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65歲後這八個動作會"要命" "四柔"助老年人更長壽

編者按:對於高齡老人來說, 由於機體各器官功能明顯衰退, 進行健身運動必須小心。 今天, 小編就盤點一下中老年人健身的注意事項。

65歲後這八個動作會“要命”

■快速轉頭→加重頸椎病

長期伏案者易出現頸部肌肉韌帶的勞損, 定時活動頸部, 可以增強頸部韌帶的血液供應, 增強彈性。 但若按一方向快速轉頭, 就可能造成肌肉損傷。 尤其那些原本腦血管狀況不佳的老年人, 快速轉頭可能會致頭暈, 若本身還患有頸椎病, 甚至會加重病情。

溫馨提示:脖子累了不妨試試“米字操”。 米字操是以頭頂或下顎為筆頭,

用頸部作筆桿, 朝八個方向活動, 分別是左、左上、上、右上、右、右後、後、左後、左。 動作要標準, 求慢不求快, 做操時如出現不適, 應停止進行。

■彎腰夠腳面→拉傷韌帶

“雙腿直立, 然後彎腰用雙手夠腳面, 這是常見的熱身動作, 可以用來拉松韌帶、活動腰部。 ”但是, 人在上了年紀後, 容易出現腰椎骨質增生, 如仍盲目彎腰夠腳面, 易造成韌帶撕裂, 甚至會對脊柱、肌肉等也造成不良影響。

溫馨提示:運動前熱身必不可少, 但可通過活動腕關節、踝關節, 或快走幾分鐘及適當活動腰部來代替彎腰夠腳面。

■仰臥起坐→心腦血管意外

仰臥起坐屬於肌肉力量訓練, 能有效鍛煉腹部肌肉, 讓腹部更緊實。 但仰臥起坐幅度大、頻率快, 會增加腰椎部負荷,

讓老年人本來退變的椎間盤進一步損傷, 還可能因此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甚至發生心腦血管意外。

溫馨提示:無論做什麼樣的運動, 不過量、不超承受能力、不爆發、不迅猛地開展才是關鍵, 老年人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來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 切不可盲目鍛煉。

■軀幹扭轉→扭傷、摔倒

從身體的一側, 以腰部為軸心, 盡可能旋轉到另一側, 這個動作對提高身體柔韌性有一定好處。 但老年人腰椎活動度下降會導致其靈活性不足, 繼而增大腰椎的損傷風險, 也可能因身體不平衡導致摔倒。

溫馨提示:如老年人想做這個動作, 可以躺著或坐著進行, 切忌轉腰太快。

■爬樓梯→加速關節退變

爬樓梯或爬山屬於負重運動, 腰部以下關節都要承受身體重量,

而膝蓋受力最多。 當身體爬階向上時, 膝關節會承受超過本身體重3到4倍的壓力。 長此以往, 易加速關節退變。

溫馨提示:鍛煉大腿肌肉可增加關節穩定性, 從而減緩骨關節老化。 建議老年人可平躺在床上, 將膝關節伸直, 在非負重條件下, 將腿逐漸抬高至離床20-30釐米, 並堅持住幾秒, 重複30-50次。

■站著穿褲子→摔倒

由於韌帶和關節已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或病變, 老年人站著穿褲子或穿鞋, 單腿站立時容易跌倒, 甚至造成骨折。

溫馨提示:老年人穿褲子或鞋襪時, 可坐在椅子或床上。

■彎腰取重物→閃腰

彎腰提取和搬運重物時如不注意姿勢, 易造成腰骶部的損傷。 直膝彎腰提取和搬運重物會在無形之中加重腰背肌肉、韌帶的負擔,

造成損傷。

溫馨提示:若要取重物, 可遵循“三步走”原則:先將身體向重物靠攏;屈膝、屈髖, 用雙手把物品拿穩;伸膝伸髖, 將物品拿起。 取重物時尤其注意不可突然用力或猛烈用力, 以防腰椎及肩部受傷。

■倒著走路→摔倒

很多人認為倒著走路能保持身體挺直, 鍛煉身體平衡性。 殊不知, 老年人的平衡性、視力、反應能力都有所下降, 倒著走反而極易絆倒或失去平衡而跌跤, 造成脊柱和髖、膝、踝關節意外受傷。

溫馨提示:正常的快走就是最好的運動方式。 如堅持要倒著走, 一定要找人少、車少, 路面平整的安全地段, 且有人在後面隨時提醒風險。

這些床上健身方法適合高齡老人

■轉眼球

仰臥於床上, 先左右轉,

後上下轉, 各轉眼球10~15次, 有增強視力和減少視疲勞之效。

■叩牙齒

平坐在床上, 上下牙齒相互叩擊, 每次叩擊50下左右。 此法能增強牙周纖維結構的堅韌性, 促進牙齦及顏面血液迴圈, 使牙齒緊固, 可預防牙病。

■揉搓臉

仰臥於床上, 用雙手中指揉鼻翼兩旁的迎香穴(鼻翼外緣中點旁, 在鼻唇溝中)10~15次, 然後雙手上行搓至額頭, 再沿兩頰下行搓至額尖。 如此重複20次, 可促進面部血液迴圈, 還可美容。

■仰頭部

坐在床上, 雙腿伸直, 挺直上半身, 兩手自然放於身體兩側, 頭緩緩抬起, 仰視角儘量達最大限度, 保持此姿勢15秒鐘左右。 此法能改善大腦的血氧供應, 起到健腦提神的作用, 還能解除頸部肌肉的疲勞, 以及輔助治療由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等病症。

■轉上身

雙腿盤坐在床上, 雙手掌放在膝蓋上, 雙目微閉, 舌舔上齶, 以腰部為軸, 慢慢旋轉, 旋轉時腰部要儘量彎曲, 上身前俯。 先自右向左旋轉30次, 再自左向右旋轉30次, 每旋轉1次約25秒鐘, 全部完成約30分鐘, 一般在睡前進行。 此法可以調節大腦, 對神經衰弱、消化不良、便秘、腸胃炎等疾病都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挺腰腹

仰臥於床上, 雙腿伸直, 做深呼吸。 吸氣時, 腹部有力地向上挺起, 呼氣時放下, 一呼一吸為1次, 做10~15次。 可增強腹肌彈力, 預防腹壁肌肉鬆弛, 有減肥和促進胃腸消化的功能。

■拱脊背

趴在床上, 撐開雙手, 伸直雙臂, 抬起臂部, 像貓兒拱起脊樑那樣用力拱腰, 再放下高翹的臂部, 反復做10~15次。 可促進全身氣血流暢, 防治腰酸背痛等疾病。

■觸腳尖

坐在床上,兩腿伸直併攏,腳尖朝前,雙臂伸直,雙手掌心朝腳尖方向做推的動作。同時,上身前俯,向外呼氣,雙手應儘量向腳尖方向推,推到不能再向前時,保持姿勢3秒鐘,收回手掌,並吸氣。連續往返30次,每天早晚各做1遍。這套健身法有按摩內臟、調理腸胃功能的作用,可以預防和治療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的疾病。

■抱長枕

用棉布縫製一個長約1米、直徑約35釐米的布口袋,用棉絮或海綿填充好,做成一個橢圓形的長枕。睡眠時應側臥,雙臂抱枕,長枕下段可墊在大腿下麵。這樣可使老年人睡眠好,還可以使肩關節拉開,減輕上肢關節的“晨僵”現象,預防和治療關節炎。

“四柔”助老年人更長壽

進入老年後,人生態度應逐步從激進轉向從容,從陽剛轉向陰柔。若從養生角度來看,人到老年,“柔”是個行之有效的養生秘訣。

■性情要柔順

孔子曰:“仁者壽。”老年人應仁慈隨和,凡事不強求,不過分,隨便一點,想開一點。切莫大喜、大悲、大怒,切莫過於激動與衝動,要柔順、溫和、隨遇而安、豁達開朗、知足常樂。

■飲食要柔軟

由於老年人牙齒松落,津液虧損,腸胃功能虛弱,故不宜吃生、冷、硬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和刺激性的食物。《養生靈》的“飲食六宜”有這樣的論述:“食宜早些,食宜緩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軟些。”

■穿著要柔和

老年人皮膚乾燥、缺乏彈性,皮膚破損後恢復緩慢。所以應穿著柔軟、寬鬆、透氣性好的衣、褲、帽、襪等。避免穿緊身衣、高跟鞋及化纖物品,以免使皮膚血循環不暢,出現擦傷及造成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

■行動要柔緩

人老體弱,神經、肌肉、骨骼的功能都大打折扣,人體的協調性,靈活性今非昔比。要是用力過急、過猛,就容易受傷,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後果。所以,甯做“慢郎中”,切莫“急驚風”。任何行動都應“慢三步”“小開門”“軟著陸”。如早晨起床或夜間上廁所,不要一躍而起,應先坐一會,定一定神,再慢慢起床,以防眩暈摔倒;拿東西時,要量力而行,尤其拿較重的東西時,注意先調整好姿勢,用力要柔緩,以免扭傷、挫傷、閃腰;遇大喜、大悲之刺激性大的事,要冷處理,避免情緒過於激動,突發病變。即使參加體育鍛煉,也應選擇太極拳、木蘭拳、散步等動作柔和、運動量適當的項目。若不注意這些細節,容易使自己受到傷害,甚至是致命的傷害。(人民健康網綜合新民晚報、廣州日報)

■觸腳尖

坐在床上,兩腿伸直併攏,腳尖朝前,雙臂伸直,雙手掌心朝腳尖方向做推的動作。同時,上身前俯,向外呼氣,雙手應儘量向腳尖方向推,推到不能再向前時,保持姿勢3秒鐘,收回手掌,並吸氣。連續往返30次,每天早晚各做1遍。這套健身法有按摩內臟、調理腸胃功能的作用,可以預防和治療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的疾病。

■抱長枕

用棉布縫製一個長約1米、直徑約35釐米的布口袋,用棉絮或海綿填充好,做成一個橢圓形的長枕。睡眠時應側臥,雙臂抱枕,長枕下段可墊在大腿下麵。這樣可使老年人睡眠好,還可以使肩關節拉開,減輕上肢關節的“晨僵”現象,預防和治療關節炎。

“四柔”助老年人更長壽

進入老年後,人生態度應逐步從激進轉向從容,從陽剛轉向陰柔。若從養生角度來看,人到老年,“柔”是個行之有效的養生秘訣。

■性情要柔順

孔子曰:“仁者壽。”老年人應仁慈隨和,凡事不強求,不過分,隨便一點,想開一點。切莫大喜、大悲、大怒,切莫過於激動與衝動,要柔順、溫和、隨遇而安、豁達開朗、知足常樂。

■飲食要柔軟

由於老年人牙齒松落,津液虧損,腸胃功能虛弱,故不宜吃生、冷、硬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和刺激性的食物。《養生靈》的“飲食六宜”有這樣的論述:“食宜早些,食宜緩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軟些。”

■穿著要柔和

老年人皮膚乾燥、缺乏彈性,皮膚破損後恢復緩慢。所以應穿著柔軟、寬鬆、透氣性好的衣、褲、帽、襪等。避免穿緊身衣、高跟鞋及化纖物品,以免使皮膚血循環不暢,出現擦傷及造成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

■行動要柔緩

人老體弱,神經、肌肉、骨骼的功能都大打折扣,人體的協調性,靈活性今非昔比。要是用力過急、過猛,就容易受傷,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後果。所以,甯做“慢郎中”,切莫“急驚風”。任何行動都應“慢三步”“小開門”“軟著陸”。如早晨起床或夜間上廁所,不要一躍而起,應先坐一會,定一定神,再慢慢起床,以防眩暈摔倒;拿東西時,要量力而行,尤其拿較重的東西時,注意先調整好姿勢,用力要柔緩,以免扭傷、挫傷、閃腰;遇大喜、大悲之刺激性大的事,要冷處理,避免情緒過於激動,突發病變。即使參加體育鍛煉,也應選擇太極拳、木蘭拳、散步等動作柔和、運動量適當的項目。若不注意這些細節,容易使自己受到傷害,甚至是致命的傷害。(人民健康網綜合新民晚報、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