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春風習習防面癱,免得難受又難看

春季是面癱的高發時節。 春寒料峭, 乍暖還寒, 早晚溫差大, 人體的抵抗力較弱, 有時經涼風一吹, 次日早上照鏡子或被人發現“嘴眼歪斜、表情怪異”,

這就是面癱。

面癱又稱面神經炎, 是一種面神經疾病。 面神經的行程, 大部分位於面部顳骨的面神經管內, 如果管內的面神經受到炎症刺激或病毒感染等, 就會出現水腫, 在骨管內嵌頓、壓迫, 導致面神經的傳導功能障礙, 面部表情肌失去神經的支配,

從而出現面癱。

面癱以周圍型面癱最常見, 起病急, 多單側發病。 主要表現為患側額紋消失, 不能抬額、蹙眉, 眼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 鼻唇溝變淺, 口角下垂, 嘴被牽向健側, 不能吹口哨, 鼓腮時病側嘴角漏氣;靜態尚好, 哭笑時症狀尤甚。

面癱患者可就診于神經內科、耳鼻喉科、針灸科等, 不同學科醫生都會給予相應的治療。 對於早期面癱患者, 大多主張藥物及綜合(針灸、理療)治療。 經抗炎、抗病毒、營養神經和激素等藥物治療, 一般兩周左右面癱症狀便可改善。

面癱的演變過程一般經過早、中、晚三個階段。

早期僅表現為暫時性傳導阻滯, 經保守治療短期內可恢復正常, 藥物及綜合治療即可。

中期面神經水腫繼續加重,

神經鞘膜完整, 但軸突斷離變性, 如能及時手術減壓消腫, 面神經功能可大部分恢復(此期是行面神經減壓的手術時機)。

晚期神經幹完全斷離, 面神經功能喪失, 導致永久性面癱, 此時面神經減壓術已無能為力。

根據目前臨床統計, 約10%的面神經炎患者需要接受面神經顯微減壓手術治療, 包括面癱經臨床保守治療2周~3周, 面癱症狀無明顯改善或完全面癱者;面神經變性係數達90%以上;帶狀皰疹性面癱。

預防面癱要從小處做起。 春天要保暖, 遵守“捂春涼秋”的原則。 勞逸結合, 鍛煉身體, 多攝入蛋白質和維生素C, 提升抵抗力和免疫力。 晚上睡覺關閉門窗, 避免春風直吹。 如果面部出現麻木等不適, 及早就醫。

耳鼻喉科主任 馬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