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內皮損傷 心血管發病的第一環節

我們的血管內壁有一層單層扁平細胞, 這層細胞被稱為血管內皮, 它不僅僅是心腦健康的保護屏障, 而且可以分泌多種血管活性物質, 比如擴血管物質一氧化氮和縮血管物質內皮素, 這兩者的平衡能維持血管的正常收縮和舒張, 因此說血管內皮是人體內最重要的調節和保護器官之一, 與我們的心腦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

"三高"可造成內皮損傷

正常情況下, 我們人體的血管內皮是光滑平整連貫的, 但是在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的影響下極易造成損傷, 變得坑坑窪窪, 內皮細胞之間的連接也不再光滑平整連續。

臨床發現幾乎所有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都有血管內皮的損傷, 這說明高血壓會造成血管內皮的受損。 研究發現, 動脈的收縮和舒張在很大程度上受血管內皮功能的調節, 而高血壓則會導致血管內皮功能減退, 使血管的舒張功能受損。 高血壓可損傷血管內皮, 相反內皮受損又可加重高血壓, 二者之間互為影響, 互為加重。

高血脂可損害動脈血管內皮功能, 尤其是血液中增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氧化後可以誘導血管內皮的損傷, 使內皮細胞變性、壞死和脫落, 導致血管內皮功能障礙。 另外, 增高的血脂還可通過影響血管內皮調節功能, 間接影響動脈的彈性。

高血糖對血管內皮的損傷主要有三個方面:高血糖可增加血管內皮細胞通透性,

導致血管內皮的屏障作用降低;可使內皮細胞分泌擴血管物質一氧化氮減少, 而合成縮血管物質內皮素增多, 影響血管的舒張和收縮功能;會促進和增加膽固醇等脂質沉積於受損的內皮上, 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

內皮受損引發心血管疾病

內皮受損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初始環節, 內皮受損以後, 內皮下層組織暴露出來, 血液中增高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脂質就會通過受損的內皮進入到血管壁, 沉積于血管內皮下, 使血管內皮增厚、變硬。 與此同時, 在人體中發揮止血功能的血小板也會迅速黏附、聚集於受損處, 逐漸形成粥樣硬化斑塊,

導致血管狹窄甚至閉塞, 致使心肌供血不足或造成心肌完全缺血, 引發冠心病。 這種血管的病變, 由於起病隱匿, 進展緩慢, 並且早期沒有臨床症狀, 往往不被發現, 早期如果得不到干預, 冠狀動脈內的粥樣硬化斑塊就會不斷增大, 引起血管狹窄或阻塞, 最終導致患者出現明顯的症狀, 如勞累後胸悶、心絞痛。 如果斑塊在勞累、寒冷、情緒激動等因素的刺激下, 發生破裂, 斑塊內容物湧入血液中, 就會形成血栓, 堵塞住心血管就會發生心肌梗死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另外, 血管內皮受損以後, 血管的彈性就會變差, 在寒冷、激動等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容易出現血管痙攣, 痙攣的血管同樣會影響血液的供應, 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發生,

引發心血管疾病。 而且有研究發現, 血管內皮損傷在心衰的發病過程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心衰患者病情惡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 可以說血管內皮損傷不僅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第一環節, 而且是心血管事件鏈這整個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發生過程中的中心環節, 故而保護血管內皮則顯得尤為重要。

通絡中藥可保護內皮完好

近年來, 通絡中藥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據臨床研究發現, 通絡中藥可有效保護血管內皮, 代表性藥物如通心絡膠囊。 該藥不僅可以保護血管內皮免受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損害, 還能修復已經受損的血管內皮, 讓血管內皮變得光滑平整, 粥樣硬化斑塊沒有可以形成的環境,

同時還可以解除血管痙攣。 血管內皮光滑平整, 粥樣硬化斑塊無法形成, 血液就可以順暢運行, 心臟就不會發生缺血缺氧的狀況, 心肌能得到足夠的血液供應, 自然就不會出現冠心病、心絞痛、心梗、心律失常、心衰等心血管疾病。 因此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這些容易出現血管內皮損傷的患者長期服用通心絡膠囊, 就能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有效阻斷心血管事件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