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滾針療法治失眠

失眠症是一種慢性病, 多因鬱怒、思慮、悲哀、憂愁等情志因素所傷, 導致心、肝、脾、肺、腎等以五臟為主的臟腑功能失調, 精、氣、血、津液等物質功能失於調養, 陰陽失于平衡, 令神不安于舍而成。

滾針結合傳統“半刺”、“毛刺”等刺灸方法, 對傳統針灸工具——皮膚針進行改進而成。 滾針操作使用時用力易均勻, 被控制, 方便易行, 較傳統只有七顆針頭的皮膚針叩打省時省力, 具有淺刺而疾、疼痛刺激少等優點, 無論老幼或體質強弱, 皆可用之。

滾針療法治失眠, 根據針灸“經脈-皮部”理論, 用滾針刺激以“五臟背俞”穴所在背部的膀胱經脈及“陽脈之海”的督脈為主, 調和臟腑神氣, 對失眠症不僅治療患者睡眠時間不足、睡眠品質降低的問題, 而且對患者覺醒期間的功能也具有良性調節作用。

適應症

一、年齡在16~75歲之間(原則可以不限)。

二、失眠症表現為難以入睡, 易醒, 睡眠不深,

多夢, 早醒, 或醒後不易再入睡, 白天困倦, 疲乏, 注意力不集中, 記憶力減退, 有極度關注失眠結果的優勢觀念。

三、睡眠潛伏期>30分鐘, 3次/周。

四、病程>3個月(失眠症疾病早期治療為佳, 即病程越短越佳)。

禁忌症

一、軀體疾病或各種精神疾患(如抑鬱、焦慮等)導致的繼發性失眠。

二、妊娠或哺乳期女婦女等。

三、酗酒和(或)精神藥物濫用和依賴所致失眠者。

四、惡性、消耗性疾病, 治療部位皮膚潰瘍或瘡瘍患者。

技術操作方法

一、器械準備

滾針, 用直徑1.5~2.5釐米, 高2~3釐米的橡皮塞作滾筒, 在上面均勻地插上不銹鋼短針50~90根, 要求針尖園活, 排列整齊, 運用時滾動靈活。 另有改進型滾針, 特點是把古代九針中的員針與現代的磁療、電療技術有機結合, 用直徑2.5釐米、高3釐米的帶恒磁的圓柱作滾筒, 在上面均勻地插上園針180根, 非刺入型的針灸治療儀。 改進針尖為鈍型後增加電刺激, 通過電刺激達到刺激經絡部位的麻感。

二、詳細操作步驟

1.體位:每次治療患者均取舒適俯臥位。

2.操作方法:滾針刺激背足太陽經脈循行的一、二線及督脈。

背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線從肺俞穴至腎俞穴, 由上而下滾動(循經方向滾動刺激);第二線從大杼穴至志室, 由上而下滾動(循經方向滾動刺激);督脈從命門穴至大椎穴由下而上滾動(循經方向滾動刺激)。

如患者病情按中醫辨證偏實證型, 滾針滾動治療開始時即可用力稍重, 刺激大一些;如中醫辨證偏虛證型, 滾針滾動治療開始時可用力稍輕, 刺激小一些。

每線滾動10次, 用力大小因人而異, 以患者感到舒適、皮膚紅潤為度(因為皮膚紅潤是經絡氣血流通的表現), 滾動15~20分鐘。

三、治療時間及療程

每日1次, 每次儘量在臨睡時操作使用, 以較慢速度循經滾動10次, 以皮膚潮紅為度;每週5次, 中間休息2天,

為1個療程。 連續治療4個療程。

四、關鍵技術環節

按照經絡循行方向, 循經反復滾動, 用力均勻平穩。 並根據患者的體質、年齡、耐受力等情況, 運用適當的手力, 做到既能導引經氣, 又不損傷皮膚。 一般循經滾動10次, 以患者既感到治療有一定力度且舒適, 同時治療部位經脈皮膚紅潤為度。 就治療時間而言, 一般以臨睡時使用為佳。

五、注意事項

1.惡性、消耗性疾病以及背部治療部位皮膚潰瘍或瘡瘍患者均不適用於滾針治療。

2.注意滾針的消毒處理, 除傳統消毒液浸泡消毒外, 每日治療結束後還應進行高壓高溫消毒處理。

3.操作時用力大小根據患者承受程度調整, 以患者感到舒適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