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帶你了解手針療法是如何下針的

中醫是中華五千年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 中醫包含了成千上萬種治病的良方。 其中不乏多種像針灸, 拔罐等非服用藥物治療疾病的方法。 中醫是我們老祖宗給現在的人留下來的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雖然如今西醫普遍被應用在全球, 但是中醫卻也是西醫替代不了的。

在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中, 有一種名為手針療法的針灸治病法。 那麼手針療法在治病的過程中是如何給患者下針的呢?今天就跟大家說一下。

一、手穴進針方法

手部皮膚較厚且鬆弛, 皺折多, 皮下肌肉脂肪少, 骨質多, 皮下神經末梢分佈廣泛。 因此, 手部穴位進針較難, 且患者痛覺明顯。 這就要求醫生熟悉手部穴位的解剖, 針下明瞭。 針刺時用右手的拇、食二指, 或拇、食、中三指挾持針柄, 左手拇、食二指挾起皮膚, 使穴位皮膚充分隆起, 然後斜刺或直刺進針。 如果皮膚鬆弛皺折多的部位, 可用左手拇、食指將穴位部皮膚撐開, 再行進針。

二、進針方向、角度和深度

手穴進行的方向為直刺, 斜刺, 橫刺和透刺。

直刺——針身與皮膚呈90°角, 一般針刺較深、皮下肌肉、脂肪較多, 或關節縫之間。 直刺手穴一般用0.5~2寸的毫針即可。

斜刺——針身與皮膚呈30~60°角刺入, 斜刺多適用在掌指關節, 指節頭、指尖等部位, 可用毫針。

橫刺——針身與皮膚呈15°角, 也叫沿皮下刺入。 術者左手拇、食指捏起皮膚, 直刺或斜刺迅速進入皮下, 然後再沿要求的角度進針。

透刺——透刺是手針常用針法, 具有療效高、用穴少的特點。 透刺要注意進針穴位的解剖部位, 把握進針深度, 針刺時要詢問病人的感覺和注意病人的表情。 如合穀透後溪、合谷透勞宮, 中渚透液門等。

點刺——用三棱針在指尖或手的其它部位迅速點刺放血, 為淺刺法。 方法是用左手拇指、食指捏起穴位皮膚、右手拇、食指持針,

速刺速去。 然後用拇、食二指輕輕擠出幾滴血。 刺後注意用消毒幹棉球擦拭。 此法適用於熱病, 急症。

由以上文章可以看出, 中醫在採用手針療法治療疾病的時候, 是需要醫生是極為熟悉我們手部的穴位的, 而且必須要確保每一次下針都是萬無一失的才可以。 所以大家在家裡千萬不要自己瞎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