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小蕨雞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貴州草藥》

【拼音名】Xiǎo Jué Jī

【別名】白粉蕨

【來源】為中國蕨科植物華北粉背蕨的根莖、葉。 秋季採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20~50釐米。 根莖傾斜, 頂端有紅棕色披針形鱗片。 葉簇生, 草質, 下麵通常有灰白色粉粒;葉柄長10~20釐米, 紫褐色, 下部具淡褐色的鱗片;葉片矩圓狀披針形, 長20~30釐米。 寬5~7釐米, 3回羽狀深裂;羽片三角狀披針形, 有短柄, 頂端的彼此以狹翅和葉軸相連, 其餘從無翅的葉軸分開, 基部1對略短;小羽片多少有狹翅相連;裂片圓鈍頭, 全緣。 孢子囊群邊緣著生, 連續不斷。

【生境分佈】生於疏林下石縫中, 或坡腳陰處。 分佈東北、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河南、甘肅、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苦, 寒。

【功能主治】潤肺止咳, 清熱涼血。

【附方】

①治咳血:㈠小蕨雞根莖一兩。 煎湯服。 ㈡小蕨雞根莖、野棉花各三至四錢。 煎水服。

②治刀傷:小蕨葉適量, 研末撒患處。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