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走路姿勢能測早期帕金森

沒事走兩步

據《每日郵報》報導, 現今研發出了一種可以通過追蹤步伐速度和步子大小的壁掛式裝置WiGait, 可適用于早期帕金森或阿爾茨海默綜合征病人的預防和診斷。

異常步態如何形成

上了年紀的人一般走路前腳趾向外撇5°, 可能與髖關節內部旋轉靈活度有關, 或潛意識為保持平衡的做法。 步伐速度一般在70歲之前沒有太大變化, 70歲之後開始, 每10年步速減小15%, 步伐速度變小因為老年人通常步子邁得也小。 一個原因是小腿後肌變得虛弱, 不能提供足夠的蹠屈動力, 另一方面, 老年人因為平衡感和控制能力的下降,

自動降低了蹠屈動力來保證行走安全。 以下是《紐約時報》總結的關於一些異常步態的可能代表的病症:

●剪刀式步態

表現為髖關節內收、內旋, 足下垂及內翻, 行走時雙膝互相摩擦, 甚至兩腿完全交叉, 呈典型的“剪刀式”步態。 多見於腦癱、截癱腦、膿腫瘤、中風等患者。

●鴨行步態

每前走一步, 軀幹要向對側擺動一下, 又稱為“鴨行步”。 常見於小兒先天性髖關節雙側脫位、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嚴重的“O”型腿等。

●慌亂步態

重心前移, 碎步、全腳掌著地, 步頻越來越快, 雙上臂無擺動, 多見於帕金森、腦動脈硬化、頭部陳舊性外傷等病症。

●間歇性跛行

開始走路時步態正常, 但走不了多遠患者就因小腿後外側及足底脹麻疼痛而被迫停步,

需休息片刻, 因此稱為間歇性跛行。 常見於腰椎管狹窄症、坐骨神經受累以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局部供血不足患者。

步速是第六生命體征

我們普遍認為, 呼吸、血壓和體溫通常是反映一個人身體狀況的指標視窗。 然而, 最新的研究發現, 通過觀察一個人步伐變化的趨勢, 也可以預測身體的健康狀況, 包括大腦、心臟方面疾病的潛在風險。

這款長得有點像路由器的壁掛式設備, 只有相框大小, 被叫做WiGait, 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研發。 它可以追蹤使用者走路的速度和步伐長度。 WiGait探測的是步速。 這是多數人從來不去思考的事情, 但醫生稱其為“第六生命體征”。 通過探測你的走路速度以及步伐大小,

醫生可以評判老年人的活動能力, 探測帕金森症或者阿爾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 通常情況下, 醫生的測試方法是手拿碼錶, 看病人走路, 而且, 多數情況下, 病人很少去醫院做這種檢測。

步速可反映健康狀況

WiGait的工作原理也類似路由器, 工作時發出的輻射量遠小於一般的手機(大約是智慧手機的1%), 通過無線信號可以記錄人們的走路頻率和步子特點, 準確率高達95%-99%。 它能收集很多關於使用者行走的資訊, 並作為醫生判斷用戶健康狀況時的參考依據。

“只要將設備掛在家中的牆上, 就可以監測出一個人一段時間內步伐的變化趨勢”, 這項研究的主導者陳雨舒(音譯)博士表示, “通過分析設備記錄下來的資料,

就可以洞察一個人是否需要調整他的作息、物理治療或化學治療的效果等。 尤其很適用於老年人。

最初, 研究人員是在研究怎樣能準確地定位用戶在家中的位置移動。 後來他們發現該設備可以通過追蹤步伐速度和步幅大小來監測用戶的健康狀況。

醫學界認為, 步伐速度是判斷老年醫學疾病的一個重要指標。 追蹤用戶的步伐變化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監測帕金森綜合征等老年疾病。 而且, 它還能探測出某人是否摔倒。 對於單獨生活的老年人來說, WiGait可以作為一種應急報警系統。

步伐可監控是否摔倒

WiGait團隊強調其並不完全依賴於攝像頭採集的圖像去分析, 從而避免了侵犯個人隱私。 它只是追蹤人的移動, 而且能夠穿牆追蹤。

最神奇的是, WiGait的監測也很有篩選性, 它能自動分辨其他需要移動的運動方式, 比如打掃廚房或者刷牙等, 將這些動作與正常的走路區分開來。 目前, 研究人員計畫與醫生、病人合作, 繼續完善這項技術。 未來, WiGait很可能成為人們探測自身健康的常見工具。 尤其對於諸如帕金森症、阿爾茨海默綜合征等病人的康復階段, 非常適合用這款設備來監測病人的行動能力, 適當調整治療方案。

陳雨舒博士表示, “它其實就是個射頻, 而射頻通常是很便宜的。 如果能夠大批量生產, 應該也就是普通消費品的價格。 ”

哈佛大學醫學院Ipsit Vahia博士則評價說, “WiGait最迷人的地方就是, 它只需要將它掛在家中牆上, 就一切搞定了。 ” (陳佳莉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