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女性安度更年期的秘訣

女性卵巢功能日漸衰退, 雌激素分泌減少是導致更年期的主要原因。 正像有人把女性比作花瓣, 雌激素是甘甜的露水那樣, 女性的一生都離不開它。 儘管女性(女性食品)絕經本身不是病, 但卻可能因雌激素水準下降, 帶來許多疾病。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 女性在經歷更年期(更年期食品)過程中, 會出現疲乏無力、情緒不寧、煩躁失眠、頭疼心悸等症狀, 絕經後極易出現泌尿、生殖系統的“難言之隱”, 隨著年齡增加, 骨質疏鬆、心血管病及老年(老年食品)癡呆等發生越來越多。

就拿骨質疏鬆來說, 有資料統計,

50歲以上女性患病率15%以上, 75歲以上超過50%, 發生髖部骨折的中老年女性, 要比所有婦科惡性腫瘤患病的總和還多。 “激素替代療法”就是通過補充性激素, 來改善更年期症狀的。

女性在更年期不僅有明顯症狀時要及時治療, 而且有輕微不適甚至沒有感覺, 也不妨補充一些雌激素。 這樣做的目的, 不是要干預衰老的自然過程, 而是用來有效地預防由於衰老帶來的疾病。

隨著老齡人口增加, 更年期綜合征的困擾日漸凸現。 如歐美國家大約80%的中老年婦女不能“倖免”, 我國也不低於60%, 其中20%左右的人將發展為嚴重的更年期綜合征。

所不同的是, 發達國家有1/3的中老年女性為了提高生活品質, 主動接受“雌激素替代療法”, 而我國迫不得已才接受治療的人還不足5%,

而且許多人一旦症狀緩解, 立即停藥, 惟恐得癌。

這種擔心在以往並不是“空穴來風”, 現在需要為激素替代療法“正名”。 因為, 大量研究證實。 對有子宮的婦女, 只要在使用雌激素的同時配合孕激素, 會抵消促發子宮內膜癌的危險。 對乳腺癌發生的說法儘管目前仍有爭論, 但研究顯示, 長期使用雌激素10年以上, 乳腺癌的發生危險才可能略有增加。

但只要定期進行監測, 出現問題可早期發現, 所以還是比較安全的。 進入90年代以後, 國際婦產科學界已經不再討論絕經後婦女該不該用雌激素, 而是重點討論如何安全使用的問題。

專家們普遍認為, 絕經後婦女應儘早補充雌激素。 短期使用可改善症狀,

長期使用則可減少骨質疏鬆等疾病發生。 專家強調只要科學採用雌激素替代方法, 在某種程度上就能幫助中老年婦女安度更年期, 但一定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才能保證有效、安全的用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