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心悸”了中醫如何用藥?

病竇綜合征屬中醫“心悸”

“眩暈”、等疾病的範疇。 中醫認為, 素體陽寒內盛, 寒凝氣滯;損阻陽, 心陽不得宜發, 心脈鼓動乏力是病竇綜合征的病理基礎。 筆者在臨床實踐中, 採用溫陽散寒, 益氣複脈之法。 在借鑒《傷寒論》“通脈四逆湯”的基礎上;自擬“溫陽複脈湯”一方。

藥物組成及用法:制附子10克(另包), 紅參

10克, 黃芪鮑, 克;炙麻黃6克, 細辛6克, 桂枝10

克, 川芎15克, 丹參20克, 黃精幼克, 麥冬15

克, 五味子10克, 灸甘草10克。 水煎2次混勻, 分早晚2次溫服, 每日1劑。 30天為了療程。 方中附子先煎1小時。

方解:方中附子溫經勸阻, 紅參大補元氣, 合而振奮心陽,

益氣複脈為君;灸麻黃、細辛以助附子溫經散寒, 宣通寒凝, 並用麥冬、五味于, 黃精以助紅參益氣生津, 滋陰斂氣複脈為臣藥;黃芪、桂枝、川芎、丹參益氣活血以促血行為佐藥;炙甘草制徊藥之燥, 且調和諸藥, 緩和藥性, 以防傷陰為使藥。 諸藥配合, 具有功陽散柬不傷陰, 滋陰生津不礙陽之特點, 兵奏灌陽散皋、益氣複脈之效。

瑰代藥理研究表明, 附子可增加竇房結自律性, 同時使竇房傳導改善, 從而使心率增加。 細辛除提高竇房結頻率外, 還可提高交接區頻率, 並有加速房室傳導的功能。 黃精能增加心肌收縮力, 增加冠狀動肄流量, 改善心肌營養。 黃芪有強心、擴血管、拄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保護心肌等作用。 川芎可通過交毒神經而間接興奮心臟受體。

五味子可調節心血管系統生理機能, 玫善血液迴圈, 增強心臟收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