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哪些食物止瀉清暑熱

中醫將疾病主要表現為腹瀉者劃分為中醫泄瀉的範疇, 從發病時間看, 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屬於中醫的長夏時節, 長夏濕氣當令, 濕盛則濡泄。 脾臟喜燥而惡濕, 加之飲食過量, 或過食油膩及生冷, 更容易損傷中陽而致運化無力, 濕濁內生, 混雜而下, 故成泄瀉。 夏季脾運不及, 加之過食油膩、辛辣及不潔之品則容易導致內傷飲食, 外感時邪, 積滯與氣血搏結而出現下利黏液膿血便之痢疾。

中醫認為夏季腸道傳染病以腸道表現為主者病位在腸, 屬濕熱疫毒傷腸, 治療應以通因通用之法, 辨證論治,

隨症加減用藥, 臨床多用葛根芩連湯、芍藥湯等;伴有腎功能損害者為疫毒傷腎, 需要適當加入補益脾腎的藥物。

飲食調理防治腸道疾病

喝醋潤腸防腹瀉

中醫認為, 夏為暑熱, 歸於五臟屬心, 適宜清補, 而心喜涼, 宜食酸。 因此, 在炎熱的夏季要合理搭配飲食, 少吃油炸、高鹽食品、多喝一些醋飲料, 如天地壹號, 可以助消化, 提升食欲, 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抵禦疾病的侵襲。

另外, 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長時間開空調隔絕室內外空氣流通, 容易使細菌生長, 因此在室內也可以定期通過熏醋來殺滅細菌。 調查顯示, 醋廠的工人長年不患感冒, 甚至工作20多年也從未患過感冒。 研究者認為, 由於工人長期接觸醋, 醋廠空氣中的醋酸度使感冒病毒難以生存。

清粥瓜果解暑熱

夏季為瓜類上市之時, 進食瓜類有助於及時補充水分。 瓜類蔬菜中除南瓜屬溫性外, 其餘如苦瓜、絲瓜、黃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屬涼性, 能夠生津止渴, 除煩解暑, 清熱瀉火。

夏日的膳食調養, 應以低脂、低鹽、多維生素且清淡為主。 人們出汗多, 食欲不好, 可用各種營養保健粥來開胃, 並調理身體。 如早晚進餐時食粥, 午餐時喝湯, 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 又能補養身體。 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 可醒脾開胃, 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 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 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幹扁豆浸透與大米同煮成粥, 能清暑化濕、健脾止瀉。 此外,

紅小豆粥、薄荷粥、銀耳粥、、苦瓜粥都是夏季佳品。 下麵小編就為您推薦三款解暑藥膳:

馬齒莧粥:將馬齒莧(30克)洗淨, 切成六分長的節, 粳米(100克)淘淨。 粳米放入鍋內, 加馬齒莧, 清水適量, 用武火燒沸後, 轉用文火煮熟, 每日兩次服用。

魚腥草粥:將魚腥草(50克)洗淨, 切成顆粒狀。 粳米(100克)淘淨。 粳米、魚腥草放入鍋內, 加鹽、清水適量, 用武火燒沸後, 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即可。 每日2次, 早晚餐用, 清熱止痢。

茶薑沖劑:紅茶、鮮生薑汁各200克, 白糖500克。 紅茶加水適量煎煮, 每20分鐘取煎汁1次, 加水再煮, 共取煎液3次, 合併煎液再用小火煎熬濃縮;到將要幹時加入鮮薑汁加熱至粘稠停火, 待溫後拌入乾燥白糖粉將煎液吸淨, 混勻, 曬乾, 壓碎裝瓶備用。 每次10克,

每日3次, 以沸水沖服, 連服7天-8天, 健脾利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