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鵪鶉肉為什麼沒人吃 鵪鶉肉是發物嗎

鵪鶉肉為什麼沒人吃

鵪鶉肉其實是可以吃, 也是有人吃的, 並且鵪鶉肉營養價值豐富, 不僅有食用價值還具有藥用價值, 不過鵪鶉的體積很小,

可能這也是造成鵪鶉肉為什麼沒人吃的原因吧。

鵪鶉肉質鮮美, 含脂肪少, 食而不膩, 素有“動物人參”之稱。 鵪鶉肉主要成分為蛋白質、脂肪、無機鹽類;且具有多種氨基酸, 膽固醇含量較低的特點。 每百克鵪鶉肉中蛋白質含量高達24.3克, 比豬、牛、羊、雞、鴨肉的蛋白質含量都高(雞肉蛋白質含量為19.7%)。 而其脂肪、膽固醇含量又比豬、牛、羊、雞、鴨肉等低。 鵪鶉肉中多種維生素的含量比雞肉高2-3倍。 鵪鶉蛋的營養價值高, 與雞蛋相比蛋白質含量高30%, 維生素B1高20%, 維生素B2高 83%, 鐵高46.1%, 卵磷脂高5.6倍, 並含有維生素P等成分。

醫界認為, 鵪鶉肉適宜於營養不良、體虛乏力、貧血頭暈、腎炎浮腫、瀉痢、高血壓、肥胖症、動脈硬化症等患者食用。 所含豐富的卵磷,

可生成溶血磷脂, 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可阻止血栓形成, 保護血管壁, 阻止動脈硬化。 磷脂是高級神經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 具有健腦作用。 以上就是小編關於鵪鶉肉為什麼沒人吃的回答。

鵪鶉肉是發物嗎

鵪鶉肉並不是發物, 所以可以放心吃。

發物的食物是指風寒感冒, 哮喘咳嗽、斑疹傷寒、痤瘡疹腫、病後初愈的患者應忌食腥膻、辛辣發物, 如海魚、無鱗魚、蝦蟹、羊肉、蕪荽、蔥、薑、蒜等, 以免引起新病加重, 舊病復發。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鵪鶉不是發物。

從中醫學角度出發, 鵪鶉性味甘、平、無毒, 入肺及脾經, 有消腫利水、補中益氣的功效。 一些可食部分對人體而言為異體蛋白, 這種異體蛋白就可構成過敏源而導致人體發病, 包括很多禽類、蛋類。 不論鵪鶉本身是否為發物, 病中應儘量少食。

鵪鶉肉怎麼做好吃

材料:鵪鶉5只, 沙拉油適量, 醬油適量, 冰糖適量, 薑適量, 八角適量, 料酒少許, 香葉適量, 茴香籽適量

做法:

1.把鵪鶉徹底清洗

2.鍋中加冷水放入鵪鶉燒到水煮開有很多浮沫

3.把水倒掉, 這就是焯水

4.鍋里加少許油, 放入鵪鶉煸炒

5.加少許料酒繼續煸炒

6.加入香葉

7.加入茴香

8.加入生薑, 事先只要用刀背壓扁就可以了, 再把鍋裡的原料充分翻炒

9.加入醬油, 慢慢加, 不斷翻炒

10.加水快要沒過鵪鶉, 大火煮開, 改小火煮30分鐘

11.到水分不多的時候, 加入冰糖

12.大火煮到冰糖融化, 要攪拌一下, 湯水粘稠的時候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