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太白貝母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陝西中草藥》

【拼音名】Tài Bái Bèi Mǔ

【別名】太貝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太白貝母的鱗莖。 6月採挖置麥麩中陰乾, 再用硫黃薰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40~50釐米。 鱗莖扁球形, 直徑達2.5釐米。 莖光滑, 中部以上生葉。 葉最下2枚對生, 其上為互生、對生或輪生, 在花下方為輪生;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 長7~13釐米。 花單一, 頂生, 下垂;花被鐘狀, 裂片6, 分離, 黃綠色, 上部有紫色斑點, 長3~4釐米;雄蕊6, 花藥基部著生;子房上位, 通常3室。 蒴果, 室裂, 膜質, 長圓形, 每室有扁平種子2列。

【生境分佈】生於高山草地。 分佈陝西、甘肅、四川等地。

【性味】苦甘, 微寒。

【功能主治】潤肺, 化痰, 止咳。 治肺熱咳嗽, 支氣管炎, 咳痰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3錢。

【附方】治支氣管炎:太白貝母、桔梗各三錢, 甘草二錢。 水煎服。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