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高血压患者应走出七大误区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是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发病因素。 我国高血压呈现出“三高三低”的特点, 即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达标率低。 在临床上发现不少人在对待血压的问题上有诸多误解。 因此, 血液科医师指出, 高血压病人应走出以下七大误区。

误区一:老人血压高一点没关系

许多人认为年纪大了, 血压高一点没什么关系。 大量研究证实, 血压即使稍微高一点, 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 特别是收缩压, 也就是平时说的“高压”, 其增高的危害性远大于舒张压的增高。 当然, 舒张压最好是控制在90以内。

由于各种原因, 血压都会有所波动, 比如在冬天, 由于天气寒冷, 血压会高一点, 夏天血压就比较平稳, 那么在冬天, 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降压药量, 而夏天则相应减少药量。

误区二: 凭症状服药

高血压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 就是“坚持用药, 不要随便停药”。 但是有许多患者, 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在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的时候, 才临时吃些降压药, 没有症状时, 就不在意或误认为自己血压正常了, 就不吃药。 显然,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因为, 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 有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即使高到200mmHg以上也会没有症状。 因此, 服药的依据应该是测量到的血压值, 而不是自我感受。

误区三: 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是药三分毒”这一观念对高血压人群的影响太深, 患者总是认为, 能不服药就最好不服药。

所以, 病人在服用降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 血压一旦降至正常, 即自行停药, 停药后血压又升高, 便再次使用药物降压。 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 而且由于血压的大幅度波动, 会更容易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并发症, 如脑出血等。 事实上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 只有长期坚持服药, 将血压稳定地控制在合适的水平才能有效减少其危害。

误区四: 中药比西药安全

有很多人比较信中医, 看中医吃中药, 主要就是认为中药副作用少, 西药副作用大, 从而不愿意长期服用西药。 实际上药都是有毒副作用的, 因中药的毒副作用而造成致残、致死的情况也有报道。 拒绝吃西药这个观点需要纠正, 我们提倡服用科学验证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目前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六大类降压药, 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 证实是安全有效的。

误区五: 盲信偏方自行服药

不少患者喜欢搞偏方、验方治疗, 乱吃药乱用降压器具, 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帽、鞋垫和其他保健品之类, 使用后不但不能治疗高血压, 反而会因为这个“保健减压”而延误了去医院治疗的时机。 医师提醒高血压患者, 千万不要被某些鼓吹能根除高血压的伪科学所蒙蔽, 不遵医嘱而采用一些伪科学的治疗方法, 从而导致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误区六: 目标是140/90毫米汞柱

事实上各个病人的年龄、脏器功能情况有所不同,降压目标值是有所不同的,越是有并发症的人群,血压的达标值也越严格。比如,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缩压则要求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以进一步降低。由此可见,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的血压达标值不同,血压究竟降至多少为宜,因人而宜,应听从医生建议。

误区七: 只吃降压药就没问题

高血压的病因很多,如肥胖、摄盐过多、缺乏活动、心理紧张等都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选择服用适当的药物的同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低脂,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误区六: 目标是140/90毫米汞柱

事实上各个病人的年龄、脏器功能情况有所不同,降压目标值是有所不同的,越是有并发症的人群,血压的达标值也越严格。比如,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缩压则要求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以进一步降低。由此可见,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的血压达标值不同,血压究竟降至多少为宜,因人而宜,应听从医生建议。

误区七: 只吃降压药就没问题

高血压的病因很多,如肥胖、摄盐过多、缺乏活动、心理紧张等都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选择服用适当的药物的同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低脂,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