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枸杞子的滋補肝腎作用

枸杞子從詩經“集於苞杞”時起, 便用於醫藥, 迄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 枸杞子之名始見於《神農本草經》, 並列為上品, 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 晉朝葛洪單用枸杞子搗汁滴目, 治療眼科疾患;唐代孫思邈用枸杞子配合其他藥製成補肝丸, 治療肝經虛寒, 目暗不明;

唐代李梃《醫學入門》中的五子衍宗丸, 就是用枸杞配合菟絲子等做成蜜丸, 用淡鹽水送服, 治療男子陽痿早洩、久不生育, 鬚髮早白及小便後餘瀝不禁。 由此可見, 歷代醫家著重於枸杞子的滋補肝腎作用, 近年來人們對枸杞子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在臨床上擴大了其使用範圍。

傳統功效與臨床應用

枸杞子味甘性平, 歸肝、腎經。 其具有滋補肝腎, 益精養血, 明目消翳, 潤肺止咳的作用。 主治腎虛骨痿, 陽痿遺精, 久不生育, 早老早衰, 鬚髮早白, 血虛萎黃, 產後乳少, 目暗不明, 內外障眼, 內熱消渴, 勞熱骨蒸, 虛癆咳嗽, 乾咳少痰等病證。 需要注意的是, 因枸杞能滋陰潤燥, 所以脾虛便爛者不宜用。

現代研究

用現代分析儀器測定枸杞子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 發現含有豐富的下列物質 多糖、單糖、甜菜堿、脂肪酸、蛋白質和多肽、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 、18種氨基酸 (含8種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鈣、鋅、鎂、鐵、錳、磷等)。

此外, 據最新出版的我國食物成分表記載, 枸杞中胡蘿蔔素含量顯著高於水果蔬菜,

還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D、磷脂及硒等成分。

藥理學研究證實, 枸杞子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能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和細胞突變、具有延緩衰老、抗脂肪肝、調節血脂和血糖等方面的作用。 因此, 枸杞子對糖尿病、血脂異常症、肝功能異常、胃炎等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常用藥方和藥膳方

治療貧血、營養不良 生曬參 20克, 枸杞350克, 熟地 100克, 冰糖400 克, 白酒1000克。 將生曬參片、枸杞用紗布袋裝上紮口備用。 冰糖放入鍋中, 用適量水加熱至沸, 煉至色黃時趁熱用紗布過濾去渣備用。

白酒裝入酒罈內, 將裝有生曬參、枸杞的布袋放入酒中加蓋密閉浸泡10~15天, 每日攪拌1次, 泡至藥味盡淡, 取出藥袋, 用細布濾除沉澱物, 加入冰糖,

攪勻, 再靜置過濾, 澄明即成。 每日10~20克, 可強壯抗老, 補陰血, 烏鬚髮, 壯腰膝, 強視力, 活血通經, 適用於病後體虛及貧血、營養不良等患者飲用, 無病常飲, 亦有強身益壽之功。

治療血脂異常症 用枸杞子、女貞子、紅糖適量製成沖劑, 每日2次, 每次6克, 4~6周為1療程。

治療妊娠嘔吐 枸杞子50克, 黃芩5~10克, 開水沖泡, 溫時頻服, 以愈為度。

治療萎縮性胃炎 枸杞子曬乾, 每日20克, 分2次空腹時嚼服, 2個月為1療程, 對萎縮性胃炎的恢復有幫助。

治療陽痿 枸杞子30~60克, 白酒500克。 將枸杞子浸泡 15天后服用, 每次5~10毫升, 每日2次。 可治陽痿伴有眼目昏花、腰膝酸軟等症, 並能健身益壽。

治療夜間口幹 枸杞子嚼服, 可治療因口腔唾液分泌物減少引起的口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