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測測餐後血糖 糖尿病更早發現

受訪專家/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內分泌內科糖尿病中心主管護師 戚以勤

我國現有糖尿病人上億, 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一般人由於體檢時習慣, 大多會只測空腹血糖值而很少人會測餐後血糖值, 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內分泌內科糖尿病中心戚以勤主管護師提醒:如果能及早發現餐後血糖異常, 糖尿病發現會更早, 這樣可對疾病更早進行治療。

為何餐後血糖要重視?

戚以勤指出, 正常人在生理狀況下, 進食後血糖會上升成高峰, 約2小時後逐漸恢復正常。 而糖尿病患者進食後的血糖高峰更高,

且遲遲不能恢復正常, 到第二天空腹時血糖仍高。

人體血糖值是隨進餐、活動等有一定幅度波動的, 餐後有一段較長時間處於相對較高血糖水準。 在糖尿病的初期, 空腹血糖尚處正常水準, 而餐後血糖已較早地出現高血糖。 所以一些早期糖尿病可疑者可測之, 必要時可同時與空腹血糖一起測定, 以提高檢出率。

戚以勤解釋說, 空腹血糖是指8~10小時未進食的血糖, 測量空腹血糖一般在清晨早餐前, 而測量餐後血糖時一般選擇餐後2小時作為標準, 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 可以測量早餐後2小時、午餐後2小時和晚餐後2小時的血糖。 單純檢測空腹血糖將漏診81%的糖尿病患者和漏診87%的糖尿病前期患者。

理由是,

空腹時, 由於食物已經長時間消化轉運, 血糖值已“風平浪靜”, 表現似正常, 不易在早期發現糖尿病。 進餐實際上是一種簡易的糖負荷試驗, 糖尿病患者對糖利用障礙即可顯露出來, 當然這種負荷試驗是不規範的。 在臨床上醫生常測定餐後血糖, 餐後血糖升高較空腹血糖敏感, 其異常大約比空腹血糖異常要早3-5年。

從這個意義上講, 餐後血糖測定為患者爭得較早的時間, 會使治療更為主動。

如何降低餐後高血糖?

如何降低餐後高血糖?戚以勤支招說, 首先, 可以通過合理的飲食調節, 比如主食可多選擇粗糧, 例如燕麥、紅米、黑米、蕎麥等等, 儘量避免選擇稀飯、腸粉等食物, 食物的加工不宜太過精細, 還可以將不同種類的食物混搭,

如綠豆與白米混合製成綠豆飯等等, 還可以通過多吃蔬菜增加膳食纖維或者是通過少食多餐的辦法, 都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餐後高血糖, 其次是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一些降低餐後血糖的藥物。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王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