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華體育五千年:中華有氣功 中醫氣功如影隨行

“行氣, 深則蓄, 蓄則伸……”看著古玉上的銘文, 記者想起了清晨練習太極拳的老人。 老人心無雜念, 沉浸於呼吸的表情, 仍然歷歷在目。 難道這就是《行氣銘》所闡述的行氣方法?戰國時期的古人是如何得出這套氣功行氣的方法的呢?

據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記載:在四千多年前的唐堯時期, 中原地區曾洪水氾濫成災。 那時就有用起“宣導”作用的“舞”來治療病痛的記載。 也有專家認為, 古人嚮往長

生不老, 煉丹求仙成了人們的一種追求。 無論是治病, 還是求仙煉丹, 都是通過身心調練, 達到養生目的的。

養生健體是原始氣功發展的基礎,

並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 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目前氣功確切的起始時間尚未定論, 但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文字氣功專論, 就是《行氣銘》玉件上的銘文。

中華有氣功

據陳小石講, 古人製作一件玉器很費時, 一點一點地琢磨, 像《行氣銘》這樣的古玉, 至少要花上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這也許就是古代玉器上少見銘文的原因之一吧。 那麼, 這幾十字的銘文如此特殊, 在古代又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呢?

目前多數專家肯定的認為, 《行氣銘》上的銘文記述著氣功行氣的過程。 其實, “氣功”一詞在古代並不多用, 而正式將氣功作為一個名稱使用是現代的事。 有資料顯示,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劉貴珍在《氣功療法實踐》一書中, 對“氣功”兩字作了全面解釋。 “‘氣’這個字在這裡代表呼吸的意思, ‘功’字就是不斷地調整呼吸和姿勢的練習。 ”從此, “氣功”一詞流行開來, 並成為各種練氣養生功法的總稱。

《行氣銘》上刻有的銘文內容, 正是一種通過行氣而達到養生的方法, 符合當時古人希望長生不老、強身健體的思想。 此種行氣理論, 在中國文化的長河裡綿延了數千年, 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至今仍在很多領域推崇使用。 無論是傳統中醫學還是學術思潮、體育競技、武術拳法, 都有相關氣功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內容。

中醫氣功 如影隨行

早在秦漢時期, 氣功作為一種重要醫療手段, 已有專門著作, 並在民間廣為流傳。

天津南開中醫院副主任醫師孫淑周介紹, 氣功與中國傳統醫藥學有相應的聯繫。 在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 對氣功鍛煉的方法、理論和治療效果等內容, 已有記載。

除此之外, 古代還有氣功導引術方面的相關著作。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中, 發現兩篇氣功方面藏書, 載在一卷帛書上。 一篇是文字寫的呼吸導引治療哪些病種及治療時所需用的呼吸方法, 即治療不同病種的方法。 另一篇則是一幅《導引圖》, 圖中共有40幅各種人體運動姿勢的圖像, 且每幅圖都注有文字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