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這種腹瀉專愛找中青年人,超過6周趕緊查!

衛生間在哪?!

這是炎症性腸病(IBD)患者外出時羞於提起、卻最為關心的問題, 這些患者通常一天內會多次腹痛、腹瀉, 尤以青壯年最為多見。 如果是一般腸炎導致的腹瀉, 除掉病因病就好了, 而炎症性腸病與自身免疫有關, 防不勝防。

每年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腸病日, 這種病因不明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 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 其症狀主要包括:

腹瀉持續反復發作

黏液血便

腹痛

裡急後重

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

如果腹瀉每天超過3次且持續6周以上, 尤其是出現血便、腹痛、消瘦等一定要儘早找消化科醫生就診。

讓我們一起開啟炎症性腸病星系之旅, 聆聽一段愛常在的故事……

難診斷:常被誤診慢性腸炎

目前, 全球約有500萬炎症性腸病患者, 在中國2012版《炎症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指出, 近十多年來該病就診人數呈逐步增加趨勢則非常明顯, 已成為我國消化系統常見病。

然而, 炎症性腸病病因不明且沒有特異性表現, 因此診斷較為困難。 有些患者會遇上這樣的經歷:因長期腹瀉去就診, 醫生給出的診斷結果為慢性腸炎;受肛瘺、肛周膿腫困擾, 到醫院接受的只是針對局部病灶的處理, 兜兜轉轉後才被告知其實是炎症性腸病。 根據相關文獻顯示, 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的漏診率分別高達32.1%和60.9%。

其實, 炎症性腸病的診斷依據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觀察臨床症狀、內窺鏡檢查以及病理切片,

尤其是胃鏡、腸鏡檢查、大便常規是必不可少的。

難根治:正規治療可控制病情

炎症性腸病是一種終身復發性的疾病, 這也讓不少患者為之痛苦, 目前的醫療技術條件下難以根治, 但是通過長期正規治療可以控制病情。

雖然目前沒有治癒的手段, 但是很多治療方法。 比如, 手術和傳統藥物氨基水楊酸類、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抗生素等。

另外, 隨著很多新藥研發, 特別是具有腸道選擇性的生物製劑的出現, 使得炎症性腸病的治療效果大為改善。 生物製劑適用于對傳統治療效果不佳的中重度活動性炎症性腸病患者, 通過靶向基因工程藥物,

控制機體炎症反應, 同時有效促進患者腸黏膜修復, 減少住院率及手術率。 相關研究證實, 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可使黏膜癒合率達到50%-70%, 早期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可達到73%。

難管理:終身要注意生活方式

炎症性腸病治療週期比較長, 治療好以後還要進行維持治療, 這期間還需要心理、營養方面的指導。 如果不堅持治療或者患者沒有很好進行自我管理, 可能前期治療的良好效果會受到很大影響,並且容易復發, 可以說這樣的管理是終身的。

尤其是西化的飲食方式、飲食過於清潔、腸道免疫反應減弱等, 都可能導致其復發。 患者應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及油膩、粗纖維食物, 在腹瀉等疾病活動期會造成營養攝入障礙,

可增加蛋白質攝入量。 規律節制的生活習慣也有利於炎症性腸病康復, 並能夠減少該病復發。

點擊閱讀原文, 參與H5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