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現代人要走長壽健康之道

“長壽健康”或者“健康長壽”是現代人追求的共同目標。 “長壽健康”與“健康長壽”這兩個名詞看視沒有大的區別, 然而, 若仔細琢磨, 這兩個名詞提法在內涵上, 尤其指其“目標”層次上卻不盡相同。 本人認為“長壽健康”不僅包含“健康長壽”, 而且, “長壽健康”乃是“健康長壽”的繼續和發展, “長壽健康”是高層次的“健康長壽”, 換句話說, “長壽健康”是“健康長壽”的最高境界!

人們習慣把“健康長壽”作為追求目標, 強調的是“健康”兩個字, 因為只有“健康”才能“長壽”。

在只有“健康”才能“長壽”的意識指導性下, 人們便把“強身健體”和“預防疾病”作為獲得和保障“健康”的唯一選擇,

於是, 一系列養生、保健、防病、祛病之法應運而生, 保健廣告眼花繚亂, 保健產品鋪天蓋地!

關於現代人如何科學養生防病, 在本人撰寫並已經出版的“健康長壽之道——抗血栓, 防衰老”及“健康隱性殺手”兩本養生專著裡, 已經作了系統和詳盡的論述。

在這篇論文裡, 本人重點闡述“長壽健康”目標的意義、內涵以及實施此目標的科學路線。

“長壽健康”從字義上說, 就是指既“長壽”, 又“健康”。 簡而言之, 就是人們“長壽”了還要繼續保持“健康”狀態。 人們對這樣的說辭或許還不太明白, 因為, 你既然長壽了, 本身不就表示健康了嗎?

實際上, 長壽並不等於健康!

什麼是健康?用聯合國制定的標準, 健康不僅表示沒有明顯疾病,

而且, 還包括心理健康, 以及在適應不同環境下能夠具備生活自理能力。

對照聯合國制定的健康標準,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見到的不要說是90歲以上的老人, 就是80歲左右, 甚至60歲至70歲的老人, 有幾多是符合其標準的呢?

雖然說, 科學家預測人類的自然壽限可以達到120歲至150歲, 而由於疾病的原因, 當代人類的實際壽命卻始終徘徊在70歲至80歲之間。

當代人不僅僅表現為壽限偏短, 更為突出的是表現在健康狀況上不盡人意, 尤其是60歲以上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更為突出。

劈開老年人(指60歲以上)身上存在的疾病, 或者亞健康體征, 我們僅按照聯合國提出的健康標準來評估, 又有多少老年人真正符合標準呢?

我們常常見到許許多多自訴沒有明顯疾病或自稱健康的老年人身上,

普遍存在著體力、記憶力、視力和聽力嚴重下降現象, 遇到氣候和環境的突然變化還特別容易患上呼吸系統疾病(感冒等), 表示老年人免疫力也明顯下降。

體力、記憶力、視力、聽力和免疫力等, 是衡量人體內在的健康綜合指標, 導致人體內在的健康綜合指標下降的原因除了疾病因素之外, 主要是由於衰老造成的!

當代人, 尤其老年人, 按其年齡大多數尚未抵達人類自然壽命之一半, 就普遍變現出人體內在的健康綜合指標下降, 說明什麼問題呢?其原因可以用以下兩個字來表達:“早衰”, 即“未老先衰”!

造成現代人未老先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總而然之, 都是與不健康的環境因素、飲食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

這裡, 本人不作深入敘述分析。

這裡本人著重敘述的是, 現代人如何來防止“早衰”, 即防止“未老先衰”?

追蹤人體衰老的根本原因, 按照目前醫學的觀點, 中醫學把衰老歸罪於“氣滯血瘀”, 西醫則把衰老歸罪於“微循環障礙”。 本人, 比較贊同後者“微循環障礙”學術。

故此, 本人認為現代人的“早衰”, 即“未老先衰” 不管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其病理發生的表現是“微循環障礙”, 也就是說, 由於現代人不健康的環境因素、飲食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因素, 導致了體內“微循環障礙”, 而由於“微循環障礙”, 最後導致了機體“早衰”, 即“未老先衰”的發生。

這樣看來, 要解決人體“早衰”或“未老先衰”的關鍵,

就是防止“微循環障礙”的 發生。

那麼, 人們如何防止“微循環障礙”的 發生呢?

首先, 我們要從導致“微循環障礙”發生的原因入手, 只要我們找到導致“微循環障礙”發生的原因, 然後, 順藤摸瓜, 將導致“微循環障礙”發生的原因一一阻止和克服, 使人體的微循環始終維持良好的狀態, “早衰”或“未老先衰”自然就不會發生。

“微循環障礙”發生的學術有很多, 根據本人運用“紅細胞流變學”理論和技術, 經過長期的醫學科學研究得出, 人體“微循環障礙”發生是與以下三個“紅細胞流變學因數”處於異常狀態有關:

一, 紅細胞流動因數異常:表現為血液處於濃粘狀態;

二, 紅細胞凝聚因數異常:表現為血液處於高凝聚狀態;

三, 紅細胞變形因數異常:表現為紅細胞變形能力處於低下狀態。

人體微循環是由無數直徑細小的(幾十微米, 幾微米, 甚至比紅細胞自身直徑7微米還要細小)毛細血管組成的與人體各個臟器組織細胞進行血氧交換的網路場所。 所以, 處於濃粘狀態的血液, 或者處於高凝聚狀態的血液, 或者紅細胞變形能力處於低下狀態的血液是無法順利通過毛細血管的, 結果, 導致體內大量毛細血管血流不暢, 甚至毛細血管血流阻塞, 最終, 導致“微循環障礙”的發生!

因此, 避免“微循環障礙”發生的關鍵, 就是防止以上三個“紅細胞流變學因數”出現異常狀態。

根據本人多年的醫學實驗證明, 採用中醫“活血化瘀”或“降粘活血”藥物(如三七、丹參)可以防治血液出現濃粘狀態;採用中醫“抗凝”和“解聚”藥物(如銀杏葉、絞股藍)可以防治血液出現高凝聚狀態;採用中醫“補氣”藥物(如黃芪、人參)可以防治血液紅細胞變形能力出現低下狀態。

總而言之,現代人唯有通過保障和促進血液在全身毛細血管裡的流動性,使全身組織的微循環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就能順利達到長壽健康之目標!

(作者戴稼禾 上海複丹老年抗衰老研究中心主任 復旦大學教授)

總而言之,現代人唯有通過保障和促進血液在全身毛細血管裡的流動性,使全身組織的微循環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就能順利達到長壽健康之目標!

(作者戴稼禾 上海複丹老年抗衰老研究中心主任 復旦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