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一句“我愛你”說出來很容易 做起來難

當你的男友說“我愛你”的時候, 你是什麼感覺呢­第一次說的時候, 肯定很甜蜜很興奮, 第二次, 第三次...當說的次數越來越多的時候, 或者當男友已經把這句話當成口頭禪的時候, 你又是怎樣的想法呢­

她的疑問, 很有共性, 估計很多人都曾在“520”的情話裡迷失過。

我問她:“他都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 對你說‘我愛你’呢­能舉個例子嗎­”

她略作回憶後說:“他跟我說要加班時, 或者有事不能來陪我時, 我表現出不高興, 他就會說‘我愛你, 別生氣啊’……”

“那你覺得他說了這三個字後, 你是不是不那麼生氣了­”我接著問。

“他第一二次這樣說,

我覺得氣是消點了, 但後來每次他都這樣說, 我就覺得他只是敷衍我……”

其實她想聽的不是“我愛你”, 而是“對不起, 我也很想陪你, 事情一做完我就馬上來找你……”

戀人之間常會說“我愛你”, 也常用“我愛你”做“萬金油”, 當戀人跟自己鬧情緒, 或需要戀人滿足自己時, “我愛你”就會成為“對不起”、“謝謝你”、“我錯了”、“求求你”的替代品——對戀人來說, 同樣是三個字, 他們其實更想聽的是後者。

愛, 並不能掩蓋最親密的兩個人之間的差異, 一句“我愛你”, 並不能替代真心的抱歉、認錯和感恩。 某些時候, 說出躲在“我愛你”背後的那句話, 才是最關鍵的。 相愛的兩人, 彼此心意相通的時刻, 往往就差這樣一句話。

請試試, 吵架的時候, 一句“我錯了”,

絕對比“我愛你”更容易熄滅對方的怒火;真情時刻, 一句“ 謝謝你, 對我這麼好, 待我的家人也這麼好”絕對比“我愛你”催淚十分。

親密的兩個人, 親密感有時候反而會剝奪我們“表達”的能力, 我們明知道對方想聽哪一句話, 可就是說不出口, 有時候覺得“太酸”, 有的時候覺得“太見外”……反而不能想對待陌生人那樣切中要害, 越是親近的人, 越是會差一兩句最真摯的話, 埋在心間。

我的另外一位來訪者大宇, 他的女友蘋子拋家舍業的陪他來到B城白手起家, 本來她在自己的城市已經是行業內最出色的媒體人, 卻為了支持大宇放棄了一切, 在B城從頭開始。 這樣的落差讓她身心具疲, 笑容變少了, 每晚都失眠。 於是脾氣變得煩躁, 有時候就會和大宇吵架。

大宇覺得蘋子來到自己身邊反而變了, 那麼爭強好勝, 卻沒什麼收入, 要靠他養, 卻還老給他臉色看。 兩個人的關係危在旦夕。

大宇沒有看到蘋子為了這份愛放棄了很多, 其實他們之間差的, 只是大宇的一句話——“我知道你是為了我們能在一起, 所以放棄了那麼好的工作, 陪我到這裡創業, 你現在這麼辛苦, 我知道你是為了我們……謝謝你!”

我永遠記得, 當大宇有點哽咽的對蘋子說完這句話後, 蘋子紮到他懷裡哭得像個孩子的樣子。 其實她不怕辛苦, 她怕的是自己的苦心, 沒有被戀人看到。

所以, 將愛情變成幸福感, 有時候就差一句話, 這句話可能呼之欲出, 卻常常被壓在嘴邊。

前幾天在一本雜誌上看到“愛人間最感動的一句話評選”,

得票最高的是:“你躺著, 我起來”——一對夫妻不幸生了癱瘓的寶寶, 每晚孩子都會因為疼痛難忍而哭鬧, 丈夫每次都會掀起來, 對白天已經照顧孩子一天的妻子說一句:“你躺著, 我起來”——六個字, 並沒有感情動詞, 卻充滿了理解與心疼, 讓人動情。

親密關係裡真正的“我愛你”並不是平鋪直敘的主謂賓, 而是建立在懂得與同感基礎上的惺惺相惜, 這才是與子偕老的真意。

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之間差的這句話, 可能早就被你忽略掉了, 你的愛人或許一直等待的, 只是你的一句理解, 一句明白。

就差一句話, 你就能牢牢抓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