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松橄欖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松橄欖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Sōnɡ Gǎn Lǎn

【英文名】Cryptoporus volvatus

【別名】樹疙瘩、荷色菌、木魚菌、香木菌、香木蘭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隱孔菌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ryptoporus volvatus (peck)Hubb.[Polyporus volvatus Peck]

【原形態】子實體無柄或有柄狀基部, 球形至扁半球形, (1.5-6)cm×(2-5)cm。 蓋面平滑, 有粉褐色至淡紅褐色的皮殼, 具油漆光澤, 無環紋;蓋緣鈍圓, 淡色, 向腹面擴展與菌幕相連。 菌幕白色至淡粉紅色, 初期將菌管全部覆蓋, 孢子成熟時在近基部開一小孔, 直徑2-4mm。 菌肉白色至淡色, 軟木栓質, 厚約2-8mm。 菌管單層, 長2-5mm;管口圓形至多角形, 每1mm間4-5個;管口面初期白色,

漸呈淡黃褐色至淡褐氏以。 孢子橢圓形至長橢圓形, 有喙, 光滑, 無色, (10-13)μm×(4-6)μm。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針葉樹樹幹上, 也生於闊葉樹上。

資源分佈:分佈于西南及黑龍江、吉林、河北、福建、湖北、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菌蓋類球形或扁球形, 直徑1.5-4.5cm, 表面光滑, 栗色、淺紅褐色或粉褐色, 邊緣與菌幕相連。 管口面淺粉灰色, 管口圓形, 每1mm間3-4個。 氣微, 味淡。

【化學成份】含松橄欖酸(cryptoporicacid)A、B、C、D、E、F、G、H。 還含麥角甾醇(ergosterol), 蛋白質結合多糖。

【藥理作用】松橄欖酸E有抗腫瘤作用。 在給雌性大鼠肛門灌注甲基亞硝基脲(N-methyl-N-niTCMLIBosourea)2mg, 每星期3次後, 第3星期起喂飼0.2%的松橄欖E。 又給小鼠每星期15次腹腔注射二甲肼(1, 2-dimethylhydrazine)10mg/kg, 從第1星期起飲食中即包含0.06%松橄欖酸, 共1-15星期。 大鼠35星期, 小鼠25星期, 可見小鼠松橄欖酸組腫瘤發生率31%;比對照組75%為少(P《0.05)。

大鼠松橄欖酸組腫瘤發生率31%, 對照組為63%。 結果表明本品對結腸腫瘤有對抗生成的作用。 松橄欖可抑制大鼠和小鼠兩種不同致癌物的結腸腫瘤造型, 從而減少結腸腫瘤的發生。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解毒。 主支氣管炎;哮喘;痔瘡;牙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微苦、性幹。 有止咳、平喘、解毒等功能。 用於治氣管炎, 哮喘, 還可用于小兒斷奶。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