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經常做夢是什么原因 經常做夢的人更聰明嗎

經常做夢是什么原因

經常做夢可能與以下幾種原因有關:一、心理問題。 對于心理有問題的人群, 如抑郁癥、躁郁癥、焦慮癥等易在睡覺時做夢。 二、精神壓力大。 精神壓力如果比較大, 壓力常常就會轉變為夢境, 從而影響睡眠。 三、血糖過低。 當血糖過低時, 腦部的能量供給會不足, 從而導致神經興奮, 就會產生做夢的現象。 四、趴著睡覺。 趴著睡覺會讓心臟受到壓迫, 并且呼吸受阻, 大腦處于缺氧狀態, 人就會容易做夢。 五、氣血不足、體質虛弱。 氣血不足、體質虛弱會導致臟肺功能減退, 從而在睡覺時體內的器官會向大腦發出求救信號,

反應到大腦后會演變成夢境, 所以會導致經常做夢。

夢發生在睡眠過程中, 這幾乎是人人都知道的一條生活經驗。 奧地利著名精神病學者和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指出:“一切夢的共同特性, 第一就是睡眠。 ” 夢發生在睡眠過程中,

這種認識也為現代研究所證明。 現代對睡眠與夢的研究發現, 睡眠實際上包括兩種狀態, 一種是非眼球快速運動的睡眠, 又叫正相睡眠, 在這個階段中, 沒有眼球快速運動;另一種狀態稱為眼球快速運動睡眠, 又叫異相睡眠, 在這個階段中, 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睡眠中出現眼球快速運動。 在睡眠過程中, 這兩種狀態交替發生, 呈周期性變化。 當睡眠進入眼快動睡眠階段時, 睡眠者往往正在作夢。 到目前為止, 大多數睡眠實驗室報告, 從眼快動睡眠中喚醒后對夢的回憶率為90%~95%, 有個別報告低于這個數字, 但最低有74% 。 因此, 眼快動睡眠又被稱為有夢睡眠, 而非眼快動睡眠被稱為無夢睡眠。 有夢睡眠與無夢睡眠, 共同構成了整個睡眠過程。
因此, 夢完全有賴于睡眠過程, 是發生在睡眠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現象。

經常做夢的人更聰明嗎

不會, 沒有科學依據。 做夢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其實每個人每天晚上都在做夢。 做夢對人有許多好處, 做夢可以鍛煉腦的功能。 做夢是人腦的一種工作程序, 對大腦白天接受的信息進行整理, 大腦白天不能處理的信息能在夢境中得到很好的處理, 白天苦苦思素而無法解決的難題能在夜晚的夢境中迎刃而解。 根據腦電圖的測試也發現, 人腦在做夢時的活動是相當強烈的, 我們能夠從做夢時測到快速的、紊亂的腦電波, 其強度有時會超過覺醒時的強度。 從這一點來看, 做夢是鍛煉人腦功能的一種自身需要。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作了一夜的夢, 一宿沒休息好”, “晚上夢多, 簡直沒有睡著”。 那么真的是做夢耽誤了休息嗎?做夢是大腦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現嗎?這種觀念是不對的, 做夢并能回憶夢境并非睡眠不深的指標, 也不能說做了夢就表示沒有睡好。

實際上, 做夢是一種生理現象, 不管你有沒有夢的回憶, 你每天晚上畢定要做4~5回夢。 因此說整夜做夢或沒有做夢都不現實, 也談不上夢多夢少。 有研究表明, 夢感與失眠的程度沒有必然的聯系。 也就是說, 有無夢感和夢感的程度均不能作為失眠與否及失眠程度的客觀指征。

有學者通過調查分析, 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睡眠知識及睡眠與夢感的關系所知甚少。

(2)與人的情緒狀態有關。

(3)對自己的健康過分關心, 對夢感過分關注, 導致夢感增強。 反過來又加重對健康的擔心, 對失眠的恐懼, 以至形成惡性循環。

(4)在REM睡眠中和后期覺醒更可能回憶起夢的內容。

(5)個體功能狀態差異, 不同的個體的夢感不同, 甚至同一個體在不同時期, 另外, 部分人雖然沒有明顯的失眠, 但是在夜里做夢后白天就感到有氣無力, 其實這是一種心理因素所致。 做夢者總是把夢中的內容和自己心情不愉快的事情聯系在一起, 使思想負擔加重, 情緒受到壓抑, 從而出現種種不適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