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職場8大法則教你定位自我

美國當代行銷大師阿爾·裡斯與傑克·特勞特首次提出“定位”這一概念, 如今, 定位也成為了職場中不可缺少的一段必經之路。

資源法則

資源是成功的基礎條件。 在生活中, 大部分資源以物質形態出現, 如金錢以及其他所有能看得見的財產;一些資源以非物質形態出現, 如知識、技能、思想、精神、理念以及自身的素質等;還有的資源介於兩者之間, 如人際關係、父母的傳承或特殊的機遇等等。

假如月收入是一百塊, 那就表明所擁有的資源在一百塊的水準上;假如月薪是一萬塊, 那就表明所擁有的資源處在一萬塊的水準,

包括能力、朋友圈子以及知識等。 資源越使用它, 它增值越快。 比如說朋友資源, 越愛結交朋友的人, 朋友就會越多, 結交新朋友的機會也越大, 成功的機會也越多。

此外, 時間是一種需要特別珍惜的資源。 合理地利用時間, 做該做的事, 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領先法則

做得更好不如成為第一優越。 首創品牌通常可以保持領先地位, 原因是它們往往就是該類產品的代名詞。 在市場經濟中, 每個人也同樣是商品, 必須遵守這個法則。 可在現實生活中, 許多人不想當第一, 或者不知如何當第一。 他們往往這樣想:公司也不是我的, 何必幹得那麼賣力。 還有一種想法:工資又少, 待遇又低, 等找到待遇好的公司再“玩命”幹。

第一種人, 不管幹什麼工作都不可能是最好的, 因為他們沒有積極主動地工作;第二種人, 他們也許很有才能, 但不想發揮。 時間一長, 很可能養成不好的工作態度, 影響以後的職業發展。 因此, 一定要明確知道自己喜歡幹哪類工作, 選准方向後, 就可以在該行業不斷地積累資源, 最終走向成功。

長效法則

不要只注重“殺雞取卵”的短期效果。 一個企業有短期的銷售目標, 也會有長期的發展計畫。 職場中人也一樣, 不但要有近期目標, 也要有長遠打算。 許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往往並不是缺少能力, 而是缺少正確的方向和明確的目標。 成功者與平庸者的區別就在於:成功者始終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清晰的方向和十足的信心;平庸者卻終日渾渾噩噩、優柔寡斷,

邁不出決定性的第一步。

犧牲法則

人的欲望往往是無限的, 如果不能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欲望, 就會變成它的奴隸。 人生如果想要成功, 就應該學會放棄。

坦誠法則

承認不足並將缺點轉化成優點。 做事先做人, 把自己培養成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不管事業成功與否, 最起碼人生是成功的。 不斷地改進自己的短處, 才能不斷地走向完美。 需要注意的是:坦誠法則要靈活運用, 否則會弄巧成拙。

成功法則

用“成功”搏取成功。 對於剛剛開始奮鬥的創業者來說, 營造成功者的形象尤其重要。 對於形象來說, 衣物的品質遠比數量更為重要。 檢查一下衣櫥經常會發現, 有很多衣服只穿過幾次,

如果付兩倍的價錢買一半的數量時, 會發現很合算, 並始終覺得自己處於一種最佳狀態。

失敗法則

失敗需要正確面對, 在很多情況下, 失敗並不是什麼壞事。 從另一方面看, 有創造力的思考者會瞭解失敗的潛在價值, 會利用失敗當作墊腳石, 來產生新的創意。 在現實生活中, 如果非常害怕失敗, 這樣會使孕育創新的機會大為減少。 如果一個人很少失敗, 那表示該人不是很有創造力。

炒作法則

在生活中, 不但要學會在成功法則中展示自己, 也要學會如何宣傳自己。 簡單地說, 宣傳就是為自己營造一個光環, 讓人們對你產生更好的印象。 人的認識活動有一種“潤澤性”, 比如一個人的某一品質被認為是好的,

他就被一種積極的光環所籠罩, 反之, 該人就被賦予其它不好的品質, 這就是“光環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