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梅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Méi

【性味】

(生梅、青梅)酸、平、無毒。

(烏梅, 即青梅熏黑者)酸、溫、平、澀、無毒。

(白梅、鹽梅、霜梅, 即青梅用鹽汁漬者, 久則上霜)酸、咸、平、無毒。

【功能主治】

1、癰疸瘡腫。 用鹽梅燒存性, 研為末, 加輕粉少許, 以香油塗搽患處四圍。

2、喉痹乳蛾。 用青梅二十枚、鹽十二兩, 淹五天;另用明礬三兩, 桔梗、白芷、防風各二兩, 皂莢三十個, 共研為末, 拌梅汁和梅, 收存瓶中。 每取一枚, 噙咽津液。 凡中風普厥, 牙關不開, 用此方擦牙, 很有效。

3、泄痢口渴。 用烏梅煎湯代茶喝。

4、赤痢腹痛。 用陳白梅同茶、蜜水各半煎服。

5、大便下血及久痢不止。 用烏梅三兩燒存性,

研為末, 加醋煮米糊和成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 空心服, 米湯送下。

6、小便尿血。 用烏梅燒存性, 研為末, 加醋、糊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四十丸, 酒送下。

7、血崩。 用烏梅內七枚, 燒存性, 研末, 米湯送服。 一天服二次。

8、大便不通。 用烏梅十顆, 泡熱水中去核, 做成棗子大的丸子, 塞肛門內, 不久好可通便。

9、霍亂吐瀉。 用鹽梅煎湯細細飲服。

10、蛔蟲上行。 出於口鼻, 用烏梅煎湯頻飲, 並含口中好安。

11、主咳。 用烏梅肉微炒, 罌粟殼去筋膜、蜜炒, 等分為末。 每服二錢, 睡時蜜湯調下。

12、傷寒。 用烏梅十四枚, 鹽五合, 加水一升煎取半升, 一次服下取吐, 吐後須避風。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