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白首烏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山東中藥》:泰山何首烏, 與四葉參、黃精、紫草同列為泰山四大名藥。 據本省中醫界臨床經驗, 認為泰山何首烏對某些虛弱病者的強壯作用, 較之蓼科的何首烏為優。

【拼音名】Bái Shǒu Wū

【英文名】Bunge Auriculate Root, Root of Bunge Auriculate

【別名】隔山消、白何烏、白何首烏、隔山撬、白木香、野蕃薯、一腫三消、和平參、山花旗、張果老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蘿藦科植物牛皮消和戟葉牛皮消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2.Cynanchum bungei Decne

採收和儲藏:早春幼苗未萌發前, 或11月採收, 以早春採收最好。 採收時, 不要損傷塊根。 挖出後洗淨泥土, 除去殘莖和鬚根, 曬乾, 或切片曬乾。

【原形態】

1.牛皮消又名飛來鶴,

蔓性半灌木。 具乳汁。 根肥厚, 類圓柱形, 表面黑褐色, 斷面白色。 莖被微柔毛。 葉對生;葉柄長3-9cm;葉片心形至卵狀心形, 長4-12cm, 寬3-10cm, 先端短漸尖, 基部深心形, 兩側呈耳狀內彎, 全緣, 上面深綠色, 下面灰綠色, 被微毛。 聚傘花序傘房狀, 腋生;總花梗圓柱形, 長10-15cm, 著花約30朵;花萼近5全裂, 裂片卵狀長圓形, 反折;花冠輻狀, 5深裂, 裂片反折, 白色, 內具疏柔毛;副花冠淺杯狀, 裂片橢圓形, 長於合蕊柱, 在每裂片內面的中部有一個三角形的舌狀鱗片;雄蕊5, 著生於花冠基部, 花絲連成筒狀, 花藥2室, 附著于柱頭周圍, 每室有黃色花粉塊1個, 長圓形, 下垂;雌蕊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 柱頭圓錐狀, 先端2裂。 蓇葖果雙生, 基部較狹, 中部圓柱形, 上部漸尖, 長約8cm直徑約1cm。
種子卵狀橢圓形至倒楔形, 邊緣具狹翅, 先端有一束白亮的長絨毛。 花期6-9月果期7-11月。

2.戟葉牛皮消又名泰山何首烏、山東何首烏、地葫蘆, 大根牛皮消 攀援性半灌木。 具乳汁。 塊根每株一般生3-4個, 亦可多至5-6個, 常連接成念珠狀。 莖纖細而韌, 被微毛。 葉對生;葉片戟形, 長3-8cn, 基部寬1-5cm, 先端漸尖, 基部心形, 兩面被糙硬毛, 以葉面較密;側脈每邊約6條。 傘形聚傘花序腋生, 比葉為短;花萼裂片披針形, 基部內面腺體通常沒有或少數;花冠輻狀, 白色或黃綠毛, 裂片開放後反折, 內面基部被微柔毛, 副花冠裂片比合蕊柱長。 種子先端有多數白色長絲光毛, 長約4cm。 花期6-7月, 果期7-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3500m以下的山坡岩石縫中、灌叢中或路旁、牆邊、河流及水溝邊潮濕地。

2.生於海拔1500m以下的山坡、灌叢或岩石縫中。

資源分佈:1.分佈華東、中南及河北、陝西、甘肅、臺灣、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山東、江蘇有栽培。

2.分佈于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河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物性 牛皮消適應性較強, 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5-30℃, 喜通風和充足光照。 以選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培為好。

裁培技術 用分根繁殖。 選用中等大小的根, 直徑1-1.5cm, 長6cm的為種栽, 南方3月下旬, 北方4月中旬栽種按行株距(30-40)cm×(15-20)cm開穴, 施農家肥做基肥, 栽種後覆土約3cm壓實。

田間管理 苗期給以充足水分。 苗高5cm左右時, 鬆土除劃, 並施第1次追肥, 在搭架前再除草1次, 當莖蔓生長到6-8節, 有3-4個分枝時, 施第2次追肥, 並搭架, 以利莖蔓攀援生長。 8月上旬再施1次磷、鉀肥。

病蟲害防治 蟲害有中華蘿藦葉甲為害, 可實行輪作, 冬前翻地及發生期用5%西維因粉噴於植株和地面。

【性狀】

性狀鑒別(1)牛皮消 根長圓柱形、長紡錘形或結節狀圓柱形, 稍彎曲, 長7-15cm, 直徑1-4cm。 表面淺棕色, 有明顯的縱皺紋及橫長皮孔, 栓皮脫落處土黃色或淺黃棕色, 具網狀紋理。 質堅硬, 斷面類白色, 粉性, 縣鮮黃色放射狀紋理。 氣微, 味微甘後苦。

(2)戟葉牛皮消 塊根呈不規則團塊狀或類圓形, 長1.5-7cm, 直徑約5cm。 表面棕色或棕褐色, 凹凸不平, 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 質堅硬, 斷面類白色, 粉性, 有稀疏黃色放射狀紋理。 以快大、粉性足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1)牛皮消 木栓層為10餘列木栓細胞。 皮層有3-9列石細胞斷續排列成環帶;石細胞類長方形、半圓形或類多角形,

直徑7-30cm, 紋孔及孔溝明顯。 韌皮部薄壁組織中散有眾多乳汁管, 有的與篩管伴生;韌皮射線寬3-9列細胞。 形成層環明顯。 木質部導管3至數個相聚, 木射線寬10餘列細胞, 木質部束導管周圍可見木間韌皮部, 篩管群明顯可見, 並伴有乳汁管。 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有的含草酸鈣簇晶。

(2)戟葉牛皮消 韌皮部薄壁組織中無乳汁管, 草酸鈣簇晶稀少。

粉末特徵:(1)牛皮消淡棕色。 ①石細胞類多角形。 類長方形、梭形或不規則形, 直徑15-75μm, 壁厚5-22μm, 孔溝較細密。 ②無節乳管多碎斷, 直徑約至26μm, 乳汁管中充滿灰色分泌物。 ③澱粉粒單粒類圓形、長圓形或卵圓形, 臍點人字狀、星狀、點狀或裂縫狀, 層紋不明顯;複粒由2-3個分粒組成。 ④草酸鈣簇晶直徑15-45μm。

此外, 有木栓細胞、導管和木纖維。

(2)戟葉牛皮消 土黃色。 無乳汁管;草酸鈣簇晶直徑12-43μm。

【化學成份】

1.牛皮消 塊根中含較高的磷脂(phyoSphO-lipid)成分[1]和c21甾體酯戟(C21 steroid ester glycoside)[21]。 從總甙中已分離出隔山消甙(wilfoside)C3N、C1N、C1G、K1N和牛皮消甙(cynauricuoside)A、B、C [3]以及蘿藦胺(gagamine)[4], 牛皮消素(caudatin), 蘿藦甙元(metaPlexigenin), 12-O-桂皮醯基去醯蘿藦甙元(kidiolanin)等4個甙元[4.5]。 還含白首烏二苯酮(baishouwubenzophenone)[6]。 另含人體所需的全部氨基酸, 其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和精氨酸(argi-nine)的含量最高;並含豐富的維生素, 尤以B族的含量為高;還含較高的磷、鉀、銅、鋯、硒等無機元素[6]。

2.戟葉牛皮消 根含羥基苯乙酮為甙元的甙類成分:甙葉牛皮消甙(bungeisid)A、B、C、D;還含4-羥基苯乙酮(4-hydroxy-acetophenone), 2, 4-二羥基苯乙酮(2, 4-dihydroxyacetophenone), 布盧門醇(blumenol)A, 左旋的春日菊醇(leucanthemitol), 7-O-葡萄糖基甘草甙元(7-O-glucosylliquiritigenin), β-穀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7]以及磷脂成分[1]。

【藥理作用】

1.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白首烏總磷脂200mg/kg灌胃, 能提高正常小鼠末梢血α-醋酸萘酶(ANAE)陽性淋巴細胞比值及絕對數,對由環磷醯胺引起的α-醋酸萘酶陽性淋巴細胞比值和絕對數下降也有預防或治療作用。白首烏C21甾體酯甙50、200mg/kg灌胃,連續10天,對環磷醯胺引起的小鼠脾抗體分泌細胞減少,牛血清白蛋白引起的遲髮型超敏反應的降低,胸腺、脾臟的減重均有對抗作用。

2.抗臭氧損傷:白首烏粉60mg/只灌胃,連續12天,對臭氧造成小鼠肺終末細支氣管上皮脫落伴增生,肝損傷,胸腺、脾臟萎縮等類似衰老的變化,均有減輕的作用。白首烏粉60mg/只灌胃,連續20天,對臭氧造成的60日齡小鼠體重減輕、體溫下降、體力減弱、禦寒能力降低,肝、腦、肺過氧化脂質增多,腦單胺氧化酶-B(MAO-B)活性增強等指標,均有明顯改善,證明白首烏有抗自由基損傷及抗衰老作用。

【鑒別】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5g,以改良FOliCh試劑滲漉。滲漉液低溫(

【性味】味苦;薇苦;性平

【歸經】肝;腎;脾胃經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療瘡。主腰膝酸軟;陽痿遺精;頭暈耳鳴;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小兒疳積;產後乳汁稀少;瘡癰腫痛;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鮮品加倍;研末,每次1-3g;或浸灑;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山東中藥》:為滋養、強壯、補血藥,並能收斂精氣,烏須黑髮。治久病虛弱,貧血,鬚髮早白,慢性風痹,腰膝酸軟,性神經衰弱,痔瘡,腸出血,陰虛久瘧,潰瘍久不收口。鮮的並有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于老人便秘。

【摘錄】《中華本草》 

能提高正常小鼠末梢血α-醋酸萘酶(ANAE)陽性淋巴細胞比值及絕對數,對由環磷醯胺引起的α-醋酸萘酶陽性淋巴細胞比值和絕對數下降也有預防或治療作用。白首烏C21甾體酯甙50、200mg/kg灌胃,連續10天,對環磷醯胺引起的小鼠脾抗體分泌細胞減少,牛血清白蛋白引起的遲髮型超敏反應的降低,胸腺、脾臟的減重均有對抗作用。

2.抗臭氧損傷:白首烏粉60mg/只灌胃,連續12天,對臭氧造成小鼠肺終末細支氣管上皮脫落伴增生,肝損傷,胸腺、脾臟萎縮等類似衰老的變化,均有減輕的作用。白首烏粉60mg/只灌胃,連續20天,對臭氧造成的60日齡小鼠體重減輕、體溫下降、體力減弱、禦寒能力降低,肝、腦、肺過氧化脂質增多,腦單胺氧化酶-B(MAO-B)活性增強等指標,均有明顯改善,證明白首烏有抗自由基損傷及抗衰老作用。

【鑒別】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5g,以改良FOliCh試劑滲漉。滲漉液低溫(

【性味】味苦;薇苦;性平

【歸經】肝;腎;脾胃經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療瘡。主腰膝酸軟;陽痿遺精;頭暈耳鳴;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小兒疳積;產後乳汁稀少;瘡癰腫痛;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鮮品加倍;研末,每次1-3g;或浸灑;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山東中藥》:為滋養、強壯、補血藥,並能收斂精氣,烏須黑髮。治久病虛弱,貧血,鬚髮早白,慢性風痹,腰膝酸軟,性神經衰弱,痔瘡,腸出血,陰虛久瘧,潰瘍久不收口。鮮的並有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于老人便秘。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