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益壽

中醫養生講究的五要點

人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規律, 比如, 春天的時候, 要有一種生髮之氣, 被發緩形, 夜臥早起。 冬天不能太張揚、太發散, 萬物處於秘藏。 中醫養生主張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中醫養生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一系列養生原則, 而協調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當一個人身體達到平衡點的時候, 是最健康的, 是“治未病”。

養生當中, 最重要的是養心。 “一生淡泊養心機”, 這是一個很高的精神境界。 人都有喜、怒、哀、樂、悲、恐、驚, 這是人的七種情志, 過了頭就是七情過激。

“常觀天下之人, 凡氣之溫和者壽, 質之慈良者壽, 量之寬宏者壽, 言之簡默者壽。 蓋四者, 仁之端也, 故曰仁者壽”。 仁就是要做到溫和、善良、寬宏、幽默。 仁心仁德、養心立德是一個人健康的內在要素。 《黃帝內經》強調“恬淡虛無”, 說“恬淡虛無, 真氣從之, 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 簡言之, 要做到“淡”字。

第二就是飲食養生。 關鍵要有合理的膳食結構。 “五穀為養, 五果為助, 五畜為益, 五菜為充”。 南宋陸遊的養生方法是喝粥。 他有一首詩寫道:“世人個個學長年, 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將食粥致神仙。 ”《養生錄》中談到養生“六宜”, 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緩些、食宜軟些。 中國人鹽的攝入量超標, 腦溢血、高血壓等疾病與此相關。

上述觀點也與目前營養學界提倡的“健康膳食金字塔”相一致。

第三是運動養生。 所謂“流水不腐, 戶樞不蠹”。 比如, 八段錦“雙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開弓似射雕, 調理脾胃單舉手, 五勞七傷往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 背後七顛百病消, 攢拳怒目增氣力, 兩手攀足固腎腰”。 這個功, 在辦公室也可以做。

第四是氣功養生。 《莊子》講“吐故納新, 熊經鳥申, 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 養形之人”。 “吐故納新”指做氣功, “熊經鳥申”講人就像熊一樣攀援, 像鳥一樣左顧右盼。 這兩種方法就是導引, 這樣做的人就是養形人。 養形要達到什麼效果­要像彭祖那樣“壽高八百”。 氣功養生在日本很流行, 有人寫了一本書《只需五分鐘》。 在這五分鐘裡, 常吐氣、常呼吸。

當頭昏腦漲時, 不妨這樣做做, 五分鐘後會耳目清明, 心情為之一爽。

第五是藥物養生。 如柏子仁, 就是柏樹的果子, 也是一種養生長壽食物。 植物裡壽命最長的就是柏樹和松樹, 我們常說“千年柏樹”。 柏子仁有養性、安神、潤腸、通便、養顏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