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疲勞與機能恢復

疲勞是一種生理性現象, 只要不是因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過度疲勞, 一般不影響身體健康(健康食品)。 人體生理學認為疲勞對人來說是一種保護性的機制。

同時疲勞又是一種運動(運動食品)量的標誌。 對參加體育鍛煉的人來說, 疲勞是一種正常的反應, 沒有疲勞就沒有超量恢復。 當然前一次疲勞沒有消除而新的疲勞又緊接著產生, 積累起來就會造成過度疲勞, 不利於身體鍛煉, 也不利於身體健康。 因而及時有效地消除運動性疲勞顯得格外重要。

常用的方法有: 1.休息 休息是消除疲勞的必要手段。

休息有主動和被動之分。 休息的方式包括睡眠、靜坐、臥坐、娛樂、變換運動內容等。 一定量的睡眠對消除疲勞來說是不可缺少的。 弗斯卡心理測驗表明, 睡眠如能達到6—7小時以上, 身體狀況就可以恢復到與前一天相同的水準。

當然, 睡眠(睡眠食品)的時間因年齡、性別有異。 男子比女子長, 年輕人比老年(老年食品)人長。 而娛樂是消除疲勞的積極性措施。 在疲勞時轉換一種方式進行體力活動或精神活動, 較單純地安靜休息更有積極意義。

2.入浴 入浴是消除疲勞的簡單方法, 其主要效果在於溫度的刺激, 而刺激的強度又取決於水溫和皮膚的溫差。 入浴的效果=溫度差X時間來判斷。 高溫浴指水溫42—45℃, 微溫浴指水溫36—39℃, 冷水浴指水溫15—20℃。

不同的水溫對消除疲勞的作用與效果與不盡相同。

由於高溫浴和冷水浴對人體的交感神經有刺激作用, 所以會促使血壓(血壓食品)升高, 血糖(血糖食品)和白血球增加。 而微溫浴卻能起到鎮靜作用。 從入浴時的耗氧量來看, 攝氏36度時的水溫最低。

水溫每升高1度, 脈搏則增加10次/分。 所以入浴時間過長或頻率, 也會造成身體的疲勞。 理想而有效的入浴方法是在40℃的溫水浴盆中泡一會, 再到盆外邊洗邊搓, 一天兩次, 每次10—20分鐘, 浴後即上床休息。

3.體育娛樂活動 要防止和消除疲勞, 參加娛樂性的體育活動也是調整放鬆機體的好方法。 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體力和身體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休閒(休閒食品)措施, 使神經系統得到休整,

使身心疲勞儘快消除。 國外的實驗證明對健康人來說, 運動量應當在不引起疲勞積累的範圍內, 越大越好, 以取得超量恢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