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蘆薈究竟是不是“萬能藥”

很多愛美的女性對蘆薈特別青睞, 家裡養上幾盆嫩綠的蘆薈, 既美化了居室, 又能隨時隨地用親手養的蘆薈做美容, 一舉兩得。 而且作為天然的保健食品, 不少飯店甚至把蘆薈擺上了餐桌。 對於大家對蘆薈的如此“鍾愛”, 北京的常教授提醒, 蘆薈分食用和藥用不同的種類, 用前要多留心。 可別把蘆薈當成“萬能藥”, 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能藥用的蘆薈多為產自非洲的好望角蘆薈和庫拉索蘆薈, 一般是將其枝曬乾, 可以內服和外用。 對於有口苦、口臭、煩熱、尿赤、有便秘症者, 蘆薈作為一味性寒味苦的藥,

具有瀉下涼肝、殺蟲的功效。 據中醫藥典的定量, 一天以內服2~5克為宜, 最多不能超過6克。 如果大量服用, 會造成腹瀉、嘔吐、腹痛等胃腸道不適的症狀, 引起不良反應。

雖然很多人發現蘆薈對便秘效果明顯, 但需要注意的是, 即使便秘, 蘆薈對於熱結便秘(即上火引起的)較為有效, 而對於腸燥(即習慣性便秘)便秘, 只會越瀉越傷津液, 從而加重便秘的程度。

很多人把蘆薈當成是“萬能藥”, 如遇刀傷、燒傷、燙傷、扭傷或蚊蟲叮咬, 折取一段蘆薈, 塗抹在傷處, 傷口會好轉。 常教授解釋, 中醫認為蘆薈具有殺滅皮膚寄生蟲的作用, 此外還可抗菌消炎, 一般使用比較安全。

但有些人的皮膚特別敏感, 如果曾有過使用化妝品等後發生皮炎的人,

或有過敏性體質的人, 應在使用蘆薈前首先做一下接觸測試, 可以先在耳後或手腕內側塗上進行10~20分鐘的皮試, 觀察皮膚狀況, 如果皮膚正常, 則可放心外用。 反之, 如果出現較大的丘疹, 或發生痛癢, 那麼最好在幾天以後再進行一次測試。 如果外用後皮膚仍有癢的感覺或出現紅色丘疹, 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太嚴重, 不用太緊張, 停用後半天可褪去, 可用溫水沖洗, 千萬不要用手去抓, 以免抓破皮膚, 造成新的感染。 遇到皮膚過敏嚴重者, 應立即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