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初秋防感冒就選四款龍脷葉甜湯

感冒難免伴隨咳嗽, 雖然不是什麼大病, 但是咳個不停也讓人困擾, 今天便推薦龍脷葉甜湯。

龍脷葉有清肺治肺熱咳嗽的作用,

性質較平和, 加上雪梨、蘋果和羅漢果同煲, 清潤好味, 可當涼茶喝, 對傷風、感冒後咳嗽, 及用嗓子過多引起的咽喉不適, 或煙酒過多引起的咳嗽痰多均有幫助。

龍脷葉

在眾多中藥材中, 龍脷葉是屬於比較“新”的了, 盛產于印尼、越南、我國的雲南、廣西、福建等地, 當中又以廣西和廣東人較常使用。

龍脷葉分鮮貨和幹品, 藥用療效相近, 有止痰火咳嗽、哮喘、治內傷肺癆失音、喉痛等作用。 不過鮮貨的藥性較弱, 所以食用時分量要加倍。 一般用龍脷葉煲水喝就有不錯的療效, 加兩三粒蜜棗就更理想。

而加南北杏、瘦肉煲成湯水, 是民間用作治療傷風咳嗽的一味食療湯, 適合急性支氣管炎患者飲用。 不過用龍脷葉煲湯, 一來分量少,

二來“夾雜”其他材料, 更多是起潤肺補肺作用, 可以作為日常食療湯水。

靚湯心水

1.龍脷葉清潤湯

做法:

1)龍脷葉和羅漢果洗淨備用;紅蘿蔔洗淨切塊;

2)雪梨和蘋果用水打濕表皮, 用鹽仔細搓洗, 再用水沖淨, 每個切4瓣, 去心;

3)南、北杏用熱水浸泡15分鐘, 去皮待用;

4)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 加6碗水煮沸, 轉中小火煲4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

清肺利咽, 化痰止咳。 不寒不燥, 寶寶也適合飲用。

2.龍脷葉枇杷葉雪梨湯

鮮龍脷葉50克、鮮枇杷葉20克、南杏15克、北杏8克、石黃皮100克、雪梨2個、瘦肉200克、水8碗。

龍脷葉、枇杷葉和石黃皮洗淨, 石黃皮拍扁;雪梨洗淨, 切4瓣, 去心;瘦肉洗淨切塊, 汆水;將8碗水放入煲內燒開, 放入所有材料煮沸, 轉中小火煲一個半小時飲用。

對燥熱咳嗽、痰火咳喘、內傷肺熱失音、喉痛及支氣管炎等有幫助。

3.龍脷葉黃豆白鯽湯

龍脷葉20克、黃豆100克、白鯽魚1條、生薑3片、水6碗。

龍脷葉和黃豆洗淨, 黃豆稍浸泡;白鯽魚宰淨抹幹水, 燒熱油鑊, 慢火煎至兩邊微黃;將6碗水倒入瓦煲燒開, 放入所有材料煮沸, 中小火煲一個半小時,

下鹽調味飲用。

祛肺燥、健脾胃。

4.龍脷葉無花果煲豬月展

鮮龍脷葉50克、無花果3粒、南杏20克、北杏10克、豬月展400克、水6碗。

龍脷葉、無花果和南、北杏洗淨待用;豬月展洗淨切塊, 汆水;將6碗水倒入瓦煲燒開, 放入所有材料煮沸, 轉小火煲一個半小時, 下鹽調味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