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五方面保小孩遠離傳染病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兒科朱盛國教授說, 在我國孩子除了容易患上手足口病以外, 還易患上的傳染病有如幼兒急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水痘、腮腺炎大部分都是冬春季節傳染, 而手足口病往往是在春夏之交更容易傳染。 要想預防傳染病首先要提高孩子的抗病能力, 增加孩子的抵抗力。

一、打好預防針

朱教授指出, 孩子出生時候身上會帶有一些抗體, 這些都是從母親體內帶出來的。 母親在懷孕的時候抗體會通過胎盤傳給胎兒, 孩子出生最初半年裡可以受用。 6個月以後的孩子特別容易得傳染病,

這是因為此時母親供給孩子的抗體天天消耗, 到孩子6個月時, 這種先天帶來的抵抗力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而6個月到3歲的孩子, 自身的抗體還沒有完全產生, 於是在這個階段一旦受到病原體的侵襲就擋不住, 容易患病。

在這個自身抗體沒有完全產生的階段, 可以通過打預防針接種一些疫苗來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階段。 在兒童預防接種證上列有9種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風疹疫苗、乙肝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 接種證上沒有列出的還有預防水痘、甲肝、肺炎、流感、出血熱、狂犬病等疾病的疫苗。 這些疫苗有的是必需接種的, 有些則是自願選擇接種的。 必需接種的疫苗:國家規定納入計畫免疫、有統一免疫規程的疫苗有5種,

即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這5種疫苗兒童必須普遍接種。 非必需接種的疫苗:如腮腺炎疫苗、風疹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水痘疫苗、甲肝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對於非必需接種疫苗, 家長可以參考這些因素來確定是否接種:①當地是否出現該種傳染病流行。 ②以前是否接種過。 (除了流感疫苗保護期只有一年, 其他大多數疫苗都有比較長的保護期, 不必重複接種。 )③是否屬於重點保護人群。

另外有一種抵抗力的產生, 是讓小孩得了病以後產生的。 有些傳染病, 並沒有預防針打。 如今春的手足口病並沒有預防針, 如果幸運的康復了就可以終生受用了。

二、合理餵養

不同的人本身的身體的免疫力有所不一樣。 比如這次安徽阜陽患手足口病死掉的小孩大部分都是家裡比較貧困的, 父母都在外面打工, 小孩都給爺爺奶奶養育, 營養狀況比較差, 經濟狀況比較差, 平常又不太講究衛生的, 這樣的小孩得了這個疾病, 病情就比較重, 相反的一些家庭狀況比較好的, 從小營養狀況比較好的, 患上病後病情就相對較輕。 要想孩子營養狀況良好要從懷孕開始。

父母首先要把自己的身體養好, 有了充足的營養, 沐浴了足夠的陽光, 身體強壯合適的時候可以考慮懷孕。 我們稱之為“預養”。

第二步合理的餵養, 應該強調母乳餵養, 最少母乳餵養6個月,

不管什麼營養都不如母乳好。 在餵養的時候母親自己的營養狀況也需要好一點, 要攝入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 這樣的奶水餵養給孩子, 孩子的營養才能充足。 除了母乳以外, 還要及時添加輔助食品, 假如母乳不夠的話要及時補充牛奶, 1歲裡的小孩要補充母乳化的奶粉, 其營養成分和母乳差不多, 母乳中缺少的某些營養再給它添加進去, 比如說母乳中缺少的鈣、葉酸、腦黃金。 小孩出生兩星期左右要補充魚肝油、吃母乳兩周以後要及時補充鈣質, 讓骨骼長好。 滿月後喝一些維生素C的飲料, 比如果汁。 到了三四個月適當添加澱粉類的食物, 比如說米粉、稀飯、麵條。 到了五六個月要吃刺少肉嫩的魚, 吃河裡沒有被污染的魚如鯿魚、鱸魚、鱖魚。
到了七八個月, 可以吃海裡的魚。 海裡的魚不要添加太早, 因為容易過敏。 如果只是喝粥, 小孩即便看上去很胖, 但是肉都不緊實, 因為澱粉是碳水化合物, 裡面蛋白質很少、氨基酸很少。 吃了以後人分量很重, 肉很松, 血裡球蛋白都很少, 免疫功能就低下, 這種小孩就容易得感染。 從中醫講是虛胖或者叫泥膏樣體質。 有些小孩添加輔食太晚了也會引起營養不良。

按需按時添加輔助食品, 從簡單到複雜、從一樣到多樣、從少到多有序地添加。 保證小孩到一周歲的時候長到10-11公斤左右, 保證體重上半年每月增加700克、下半年每月增加500克。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

第一要勤洗手。 傳染病能預防的,

一個是呼吸道傳染病, 一個是消化道傳染病。 手足口病既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染又可以通過消化道傳染。 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有打噴嚏時的飛沫;消化道傳染病的途徑主要是糞手口。 因此發現小孩子有傷風感冒要及時隔離, 不要隨便吐痰, 講話保持一定距離, 飯前便後要洗手。 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 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家長也要對家中的一些器具進行消毒, 如嬰幼兒使用的奶嘴、奶瓶充分清洗消毒。 室內要勤通風、勤曬衣被、灰塵及時清除。

四、及時看病

朱教授提醒家長, 孩子有了小病要及時就醫。 小孩子最容易得感冒、哮喘、肺炎、腸炎、菌痢, 傳染病如幼兒急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可以用一些中醫中藥預防,如玉屏風散、參苓白術散、大青葉等。

經常患呼吸道疾病的小孩要注意預防感冒。小孩往往是平常容易出汗,上半夜是最容易出汗的時候,一睡著小孩就開始出汗,衣服都濕了。到了下半夜淺睡眠時間,外面稍微有點聲音就醒了,這時候小孩就容易翻身蹬被子,背脊露在外面,如果睡衣濕了,風一吹小孩就容易著涼感冒。中醫書稱之為“汗出當風”。所以家長要特別重視預防孩子感冒。可以適當給孩子進行一些中藥調理。

五、做好家庭護理

孩子小,不懂照顧自己,所以朱教授強調,家長在家庭護理上就更加需要費心。

白天的護理:

主張上午9-11點的時候可以戶外活動,這個時候太陽照射比較溫煦,陽光裡的紫外線既可以殺死身上的細菌,也不易曬傷皮膚。曬太陽一定要在戶外直接曬,不要站在陽臺上隔著玻璃窗曬太陽,或者把孩子包的嚴嚴實實的,這樣曬沒有效果。曬太陽還有利於寶寶體內合成維生素D3。

下午睡過午覺後,可以再到外面活動,騎自行車、蹦蹦跑跑跳跳都行。但是不適合到公共場所人群比較多的地方,如商店、公車、地鐵等;人多擁擠的地方少去。

到了每年7-9月份可以讓孩子參加游泳的訓練,增加肺活量,特別是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小孩或者哮喘的小孩練習游泳可以提高其對缺氧的耐受能力。晚上的護理:

晚上護理相當重要,特別是6個月到4、5歲的小孩,剛剛入睡的時候很容易出汗,而且出汗時間維持1-2小時,家長要給小孩背部墊上小毛巾,過半小時左右更換一條毛巾,且要求毛巾直接墊到皮膚上,保證內衣是乾燥的。一般來說,上半夜大概要墊兩到三塊毛巾。到了下半夜,要防止小孩把被子蹬掉,家長睡在孩子邊上或者過一段時間來看看孩子被子是否蓋好。另外孩子晚上最好穿襪子睡覺,這樣腳底不會著涼,到了秋冬季還要穿好睡褲。

還有,衣被厚薄要適當,一般比我們大人多穿一件就可以了。做好“春捂秋凍”,春天不要過早脫掉冬衣,秋天不要過早添加衣服。

可以用一些中醫中藥預防,如玉屏風散、參苓白術散、大青葉等。

經常患呼吸道疾病的小孩要注意預防感冒。小孩往往是平常容易出汗,上半夜是最容易出汗的時候,一睡著小孩就開始出汗,衣服都濕了。到了下半夜淺睡眠時間,外面稍微有點聲音就醒了,這時候小孩就容易翻身蹬被子,背脊露在外面,如果睡衣濕了,風一吹小孩就容易著涼感冒。中醫書稱之為“汗出當風”。所以家長要特別重視預防孩子感冒。可以適當給孩子進行一些中藥調理。

五、做好家庭護理

孩子小,不懂照顧自己,所以朱教授強調,家長在家庭護理上就更加需要費心。

白天的護理:

主張上午9-11點的時候可以戶外活動,這個時候太陽照射比較溫煦,陽光裡的紫外線既可以殺死身上的細菌,也不易曬傷皮膚。曬太陽一定要在戶外直接曬,不要站在陽臺上隔著玻璃窗曬太陽,或者把孩子包的嚴嚴實實的,這樣曬沒有效果。曬太陽還有利於寶寶體內合成維生素D3。

下午睡過午覺後,可以再到外面活動,騎自行車、蹦蹦跑跑跳跳都行。但是不適合到公共場所人群比較多的地方,如商店、公車、地鐵等;人多擁擠的地方少去。

到了每年7-9月份可以讓孩子參加游泳的訓練,增加肺活量,特別是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小孩或者哮喘的小孩練習游泳可以提高其對缺氧的耐受能力。晚上的護理:

晚上護理相當重要,特別是6個月到4、5歲的小孩,剛剛入睡的時候很容易出汗,而且出汗時間維持1-2小時,家長要給小孩背部墊上小毛巾,過半小時左右更換一條毛巾,且要求毛巾直接墊到皮膚上,保證內衣是乾燥的。一般來說,上半夜大概要墊兩到三塊毛巾。到了下半夜,要防止小孩把被子蹬掉,家長睡在孩子邊上或者過一段時間來看看孩子被子是否蓋好。另外孩子晚上最好穿襪子睡覺,這樣腳底不會著涼,到了秋冬季還要穿好睡褲。

還有,衣被厚薄要適當,一般比我們大人多穿一件就可以了。做好“春捂秋凍”,春天不要過早脫掉冬衣,秋天不要過早添加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