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夏天會吃“熱”,才是懂養生的高手

出門5分鐘, 出汗2小時

炎熱的三伏天才剛剛開始

就有一種要融化掉的感覺

酷熱悶濕的天氣裡, 人們自然想靠寒涼食物來消暑散熱, 綠豆湯、冰西瓜成為了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你可能不知道, 一味“貪涼”會導致寒氣入體, 累積新疾。 其實, 三伏天也要適當吃點“熱”, 保持體內寒熱平衡。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特邀權威專家, 教你伏天如何吃點“熱”。

受訪專家

北京中醫藥大學營養學教授 周儉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楊力

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教授 張湖德

果蔬:葡萄、韭菜

中醫養生講究“不時不食”,

夏季正值葡萄、龍眼、荔枝上市的季節, 適當食用這些溫熱性的水果可以改善腸胃功能, 促進人體基礎代謝。

蔬菜中, 南瓜性溫健脾, 可加強腸胃蠕動;韭菜補腎溫陽, 可增進食欲。

食用時應注意控制食量, 陽虛體質、脾胃虛寒的人可多食用;但體質濕熱、陰虛內熱、患有急性結膜炎的人應慎食。

肉類:牛羊肉

夏天吹空調、喝冷飲容易使體內寒氣過重。

食用羊肉、牛肉等熱性肉類可以溫陽散寒, 補中益氣, 尤其適合夏季手腳冰涼、氣血不足的人食用。

古語有言“伏羊一碗湯, 不用開藥方”, 足以見羊肉在伏天的效用。 但是食用熱性肉類時要注重葷素搭配, 溫涼互補。

如吃涮羊肉火鍋時, 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 以平衡溫涼寒熱。 有牙痛、上火、發燒感染症狀和體質偏熱的人,

應忌食熱性肉類。

熱食:湯麵、熱粥

三伏高溫悶熱, 許多人都會出現食欲不振、體乏無力等“苦夏”的症狀。

古語有“頭伏餃子二伏面, 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這時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麵食, 出一身汗, 能夠帶走體內的大量熱氣, 解暑降溫, 開胃理氣。

可多以熱湯麵、熱粥等熱食作為主食, 緩解吃過多冷食給身體帶來的不適。 茶飲中紅茶性溫, 很適合脾虛胃寒的人食用。

調料:生薑、辣椒

盛夏適當吃點辣也有助散熱, 早在唐朝孫思邈的“千金要方”裡就提到, “辛主發散”, 即辣味食物有助於將體內的熱氣消散。

現代的科學研究也表明, 辣味食物能讓人體各部位血管擴張, 如此一來身體就會散熱。 對於濕氣重的地區來說,

夏天吃辣還能給身體“除濕”。

在烹製菜品時, 適當加入蔥、蒜、辣椒等溫性香辛料, 不僅能增香提味, 還可以殺菌解毒, 調理腸胃。

1

辣椒

其中富含生物活性物質辣椒素, 能促進消化液分泌, 可開胃、消食, 還有助降低血壓、保護心臟, 並且能加速癌細胞死亡, 而不會損害健康的細胞。

夏天可以常吃新鮮的辣椒, 其中富含維生素C, 有助增強免疫力。 辣椒最好不要油炸, 否則其保健效果會大打折扣。

2

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 生薑味辛性溫, 散寒解表, 適合體質偏寒的人食用。

炒菜時加點生薑, 可溫胃祛寒;與大棗、紅糖等搭配可代茶飲, 暖身補血, 緩解女性經期疼痛;吃海鮮時可佐食薑汁蘸料, 能夠殺菌驅寒。

3

大蒜

大蒜素能促進人體對維生素B1的吸收,

具有殺菌、降血脂、抗癌等功能。

大蒜素遇熱也會失效, 因此儘量生吃大蒜, 並且最好搗碎成泥放10~15分鐘後再吃, 這樣更有利於大蒜素的生成。

4

洋蔥

洋蔥的辣味成分是有機硫化物, 研究表明, 有機硫化物具有抗菌、抗癌、抗炎症的作用, 同時可清除體內自由基, 具有抗氧化功效。

洋蔥切開後在空氣中放置過久, 或者高溫加熱等烹調方式, 都會使有機硫化物含量減少。 因此, 洋蔥最好的吃法是生食或短時間清炒。

5

芥末

芥末中黑芥子素和白芥子素水解後會生成揮發性的辣味物質———異硫氰酸烯丙酯, 這種活性物質有助防癌。

芥末對鼻子具有強烈的刺激性, 最好不要單獨吃, 可放入餃子醋或醬油裡食用。

▲(生命時報記者 高陽 王淑穎)

本期編輯:劉雲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