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怎么根據天氣選擇藥膳方法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干燥的天氣容易傷腎臟;偏熱偏寒的天氣容易傷心肺;多風和大風天氣容易傷肝臟;寒濕或濕熱天氣則易傷脾胃。 同時, 中醫認為調節生活規律, 適應四時氣候之變化, 能有效地保養身體, 防御疾病的侵害。 一年四季氣候不同, 飲食也應有所差異。

(1)干燥寒冷天氣(空氣濕度低于40%, 氣溫低于5℃)。 這種天氣在北方持續的時間較長。 宜多吃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 如蛋類、禽類、肉類等, 而烹調多半采用燒、燜、燉等辦法。 當然, 干燥寒冷天氣下, 也必須注意飲食平衡, 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 同時還要適當吃些“熱性水果”,

如橘、柑、荔枝、山楂等。

(2)干燥偏寒天氣(空氣濕度低于40%, 氣溫在5℃~20℃之間)。 我國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 大都具有這樣的天氣特征。 在干燥偏寒天氣下, “燥邪”易犯肺傷津, 引起咽干、鼻燥、聲嘶、膚澀等癥, 宜少食辣椒、大蔥、蕃茄、豆腐、菱角、銀耳、鴨肉等, 而應多飲些開水、蜂蜜水、淡茶、菜湯、豆漿等, 并適量多吃些水果, 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3)濕潤偏熱天氣(空氣濕度高于60%, 氣溫在20℃~30℃)。 我國許多地方春季具有這種天氣特征。 在這種天氣下, 人體的新陳代謝較為活躍, 很適宜食用蔥、麥、棗、花生等食品。 同時還要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 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如菠菜、芹菜、薺菜等)。

(4)濕潤高溫天氣(空氣濕度高于60%, 氣溫高于30℃)。 這其實就是我國夏季的天氣特征。

此時, 濕熱交蒸, 人們食欲普遍下降, 消化能力減弱。 故夏季飲食應側重健脾、消暑、化濕, 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色澤鮮艷, 可適當選擇具有鮮味和辛香的食物, 但不可太過。 由于氣溫高, 不可過多進食冷飲, 以免傷胃、耗損脾陽。 此外, 還要注意飲食衛生, 變質腐敗的食物絕不能進食, 以免引發胃腸疾病。

(5)其他適宜天氣(空氣濕度50%左右, 氣溫20℃左右)。 此時, 可供選擇和搭配的食品較多, 以性味偏中性的食品為主, 兼顧個人的飲食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