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情緒與心臟病有時瞬間轉換 精神壓力大“雙心”都受傷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 而前天, 也就是10月8日, 是全國高血壓日, 時間相鄰, 其實高血壓還真和人的精神情緒相關, 抑鬱焦慮等精神疾病也會影響人的心血管。

實驗測試

情緒和血壓

醫生在連續激惹導致精神壓力的試驗中發現, 人的情緒很容易就低落, 特別是女性。 他們同時會伴有低壓的升高, 很多平常健康的志願者, 測試時低壓可快速上升到110-120mmHg, 甚至到130-140mmHg, 而他們自己毫無知覺。

情緒和心血管

一些冠心病患者, 如果醫生讓他做情緒測試, 他在變得很沮喪時, 我們可以看到他整個心臟的室壁運動會慢慢地收縮、下降,

出現功能障礙。 這表明情緒壓力對人心臟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比運動時更嚴重, 這樣的情況在女性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可能在不知不覺中, 情緒的壓力對血管會產生壓力, 而且這樣的傷害有的時候當事人不太知道, 也不太感覺得到。

專家點評

常年抑鬱

心臟容易出問題

人體是一個大系統, 受神經因素的調控。 每個人的情緒波動時, 對應的物質基礎就是神經遞質, 神經遞質會不斷地波動, 對人體產生傷害。 如果波動得特別大, 逐漸地耗竭掉, 包括抑鬱症在內的精神心理問題就發生了。

常年的抑鬱症, 人心臟的毛細血管網就不斷地收縮, 心臟出問題比例一定會高於正常人。 國外的醫生總結, 有一半左右的抑鬱症患者有可能最後是死於心臟病。

抑鬱對心臟血管的毀損非常厲害。

有時我們會覺得抑鬱離得比較遠, 但你不抑鬱不見得你沒有不良情緒, 你有不良情緒, 其實就會對身體產生傷害。 比如日常中我們會遇到特喜歡開快車的人, 一點也不讓別人。 如果前面慢一點, 要麼探出腦袋說人家笨, 要麼狂按喇叭。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有些人缺乏理性, 原因一是他內在的控制系統不良, 碰見不愉快的事自我調節能力差, 惡言惡語, 衝口而出。 其實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有過, 這就是內在的控制系統不好。 二是人會有一種優越感, 尤其是後天形成的骨子裡的優越感。 細想想, 那些按喇叭、罵人的司機絕大部分都是老司機,

有種優越感, 他覺得我車開得比你好, 你技術這樣不配上路。

當然除了內在的控制系統不良和先天的優越感在作怪, 還有別的身體上的原因, 比如軀體有病等。

壓力有限度

負面情緒產生正能量

其實生活中人總要有各種各樣的應激, 這是常態。 人的情緒變化會隨著壓力的高低出現起伏。 但這種起伏如果不能在一定限度內加以控制的話, 那麼血管和心臟的風險就要來了, 最後就會產生心血管病。

可以說人活著就要接受刺激, 接受刺激就產生情緒反應, 這樣的情緒反應可能是合理的, 也可能是不合理的。 傳統中醫把情緒分為喜、怒、哀、傷、悲、恐、驚。 喜是正性的情緒, 但不包括大喜, 其他的都是負性情緒。 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負面情緒對人體有傷害,

比如生氣不好, 害怕不好, 其實忽視了負面情緒深層次的正性作用。 不管人們傷心也好, 害怕也好, 它在中初期階段對人體都是有幫助的, 因為它有可能最大限度的調動潛能。 舉個例子, 若有項工作完不成, 個人會覺得難受, 因為他的上級第2天要檢查, 如果上級發現他做不好的話會被批評一頓, 甚至扣獎金。 那這人就熬夜把工作完成。 結果是他跟領導彙報完工作後心就放輕鬆了, 甚至還有點小得意, 覺得真是不可思議, 居然搞出來這樣的東西。 如果沒有壓力, 領導對他說沒關係, 你慢慢做;或者沒有獎金, 他可能調動不出最大的潛能, 也不會有完成工作後的喜悅之情。

耐受範圍內

壓力和成長成正比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和壓力成正比, 受的壓力越大, 成長的速度有可能越快, 當然這是在人能夠耐受的範圍內。 當壓力超過了人耐受的範圍, 它就有可能變成一個調解不了的因素。 一個人若是不能放鬆, 即使是在空閒時也不能輕鬆, 睡不好覺, 吃不好飯, 這就走到了另外的一個層面, 就是持續的應激刺激對人體帶來的傷害已經出現。 這樣的傷害日積月累就會對心臟、對血管產生內皮功能的損害。 血管最裡面的一層是內皮, 像貼在牆上的牆紙一樣, 持續壓力下內皮細胞就開始消亡, 脫下一小片以後就露出斑駁的“牆面”, 血小板容易在上面聚集形成血栓。

有問有答

為什麼有人能被氣死?

有病人在短時間內受到了強烈刺激,

血管內皮出現剝脫, 把整個血管堵掉了, 就發生了急性心梗了。 很多急性心梗的家屬都特別懊喪地跟大夫說:“我真對不起他, 我不跟他吵那一架就好了, 我不故意氣他就好了, 他原來是多麼的健康。 ”醫生告訴他們, 其實這樣的健康經不起推敲, 因為病人承受壓力的能力早已經降低了, 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壓力帶來的心臟病的反應在很多情況下都非常嚴重, 小的應激聚集成大的應激, 在瞬間引起心臟的反應。 這種情況在醫院每天都在發生, 急診接診的急性心梗患者中, 有1/3是第一次發作, 他們中絕大部分都會有應激傷害因素。 醫生如果仔細問, 最近有沒有不高興的事情, 有沒有勞累, 有沒有碰到非常頭疼, 非常痛苦的事,大部分人都有。情緒和心臟病之間的轉換,有時就是一瞬間的事。

慢性應激會不會好一點?

既然強烈刺激能出“人命”,慢性應激會不會好一點?也不是。通常應激有兩種,一是內源性的,一是外源性的。人好好呆著呢,突然就遇上了倒楣事,像天災人禍。這種突然的刺激,如果人調節能力強,可以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把它化解掉。

但另外一種應激就沒那麼容易解決,即內源性的應激。它是內在的,已實實在在地變成了人自己的東西,不管走到哪都如影相隨。內源是有基礎的,與基因相關。如果父母都是緊張的性格,那孩子很可能也是這樣。還有後天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我把這個事情接過來就一定把它認認真真幹好,交付前我反反復複地看。這本是個好習慣,但老處於緊張的狀態,甚至不斷地看,怎麼也不放心,其實這樣的內源性應激就會對人體產生傷害。若每天都這樣,神經老是緊張狀態,交感神經系統就不斷地、持續地小幅度放電,腎上腺素會不斷地升高,造成長期慢性的血管收縮,就會對人體有傷害。很多的心臟病就是這麼來的。

提示

如果你精神壓力很大,情緒老是處於不好的反應中,老覺得心慌,建議你到醫院做一個動態的心電圖,或是平板運動試驗鑒別一下,到底是心臟疾病,還是心理疾病,不同的病需要不同的診療方法。但是早期可能症狀非常相似,會交織在一起。 非常痛苦的事,大部分人都有。情緒和心臟病之間的轉換,有時就是一瞬間的事。

慢性應激會不會好一點?

既然強烈刺激能出“人命”,慢性應激會不會好一點?也不是。通常應激有兩種,一是內源性的,一是外源性的。人好好呆著呢,突然就遇上了倒楣事,像天災人禍。這種突然的刺激,如果人調節能力強,可以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把它化解掉。

但另外一種應激就沒那麼容易解決,即內源性的應激。它是內在的,已實實在在地變成了人自己的東西,不管走到哪都如影相隨。內源是有基礎的,與基因相關。如果父母都是緊張的性格,那孩子很可能也是這樣。還有後天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我把這個事情接過來就一定把它認認真真幹好,交付前我反反復複地看。這本是個好習慣,但老處於緊張的狀態,甚至不斷地看,怎麼也不放心,其實這樣的內源性應激就會對人體產生傷害。若每天都這樣,神經老是緊張狀態,交感神經系統就不斷地、持續地小幅度放電,腎上腺素會不斷地升高,造成長期慢性的血管收縮,就會對人體有傷害。很多的心臟病就是這麼來的。

提示

如果你精神壓力很大,情緒老是處於不好的反應中,老覺得心慌,建議你到醫院做一個動態的心電圖,或是平板運動試驗鑒別一下,到底是心臟疾病,還是心理疾病,不同的病需要不同的診療方法。但是早期可能症狀非常相似,會交織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