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心肌梗塞是什麼病

心肌梗塞是指由於血流中斷而導致的心肌局部壞死。 它通常是由情緒激動, 大出血, 休克或嚴重心律失常等等造成的, 一般藥物治療會使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 所以在飲食方面多加注意, 以食療彌補藥物的不足。 合理的飲食, 對心肌梗死的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的靠藥物來治療身體的症狀。

一般患者的各個器官的功能都會有所降低, 心肌梗死患者要嚴格臥床 , 進食時有諸多的不便, 所以心肌梗死需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但前提是首先要對心肌梗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心肌梗塞又叫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狀動脈閉塞, 血流中斷, 使部分心肌因嚴重的持久性缺血而發生局部壞死。 臨床上有劇烈而較持久的胸骨後疼痛, 發熱、白細胞增多、紅細胞沉降率加快, 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

可發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約2/3在被送到醫院之前已經死亡, 因此, 縮短起病至住院間的一段時間, 並在這期間進行積極的治療, 對挽救這部分病人的生命, 有重要意義。 對病情嚴重的病人, 發病後宜就地進行搶救, 待病人情況穩定容許轉送時, 才轉送醫院繼續治療。 轉送病人的救護車上, 宜配備監護設備, 以便在轉送途中亦能繼續監護病情的變化, 及時予以處理。

以上已經清楚的介紹了心肌梗死的病理情況, 相信您已經對心肌梗塞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所以當心肌梗塞再次出現時, 我們也能對病情進行初步的分析。 心肌梗塞其實在剛開始時很容易治療, 所以患者在出現這種病情時要儘量的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