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中醫怎么改善女性宮寒方法

“宮寒”直白地說就是“子宮寒冷”。 在這里, 中醫所說的“子宮”與西醫所指的子宮不同, 它的范圍要更大些, 包括子宮、卵巢等多種器官。 “子宮寒冷”并不單指某一種癥狀, 而是患者形形色色臨床癥狀的總結, 比如宮寒者可見下腹墜脹、疼痛、得熱則緩和, 白帶多、月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 熱敷后疼痛可得到緩解, 白帶清稀量多等等。

宮寒

“宮寒”一方面與體質有關, 體內“陽氣”不足, 就易出現“宮寒”, 這樣的女性大多平日就怕冷, 手腳容易發涼。 另一方面, 生活習慣也會造成“宮寒”。 有些女性特別愛吃冷飲, 或者為貪圖涼快,

將空調溫度調得過低, 或者是為了漂亮, 在冬天也著裝單薄, 這些習慣都易因寒冷邪氣侵襲而導致“宮寒”。

對癥下藥, 擊退宮寒

客觀環境導致宮寒寒性體質者大多由后天因素造成, 居住環境寒冷、過勞或易怒損傷身體陽氣等。 另外, 還有一部分遺傳因素, 和別人處在相同的條件下, 這類人更容易出現宮寒癥狀。

除了小心防寒之外, 還要長期溫暖身體。 可以多吃補氣暖身的食物, 例如核桃、棗、花生等高能量的食物, 讓先天的不足由后天的高能量來補足, 不用擔心上火, 宮寒體質屬于火氣不足, 不容易出現火大體熱的癥狀。

還可以經常快步走, 一般來說, 宮寒的人偏于安靜沉穩, 運動過多時容易感覺疲勞。 其實“動則生陽”, 寒性體質者特別需要通過運動來改善體質。

快步走是最簡便的辦法。 步行, 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 能刺激足底的經絡和穴位, 可以疏通經脈、調暢氣血、改善血液循環, 使全身溫暖。 艾條溫灸也是一種治療方法, 這是要到醫院進行的治療。

節食減肥導致宮寒現在有很多宮寒女性是由于快速減肥導致的, 無論是節食、運動, 還是吃藥, 減肥途徑都是要做到消耗大于攝入。 而健康的減肥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如果用很短的時間達到瘦身目的, 那就只能用健康作為代價了。 等于身體在短時間內丟失了大量的能量性物質, 寒邪就很容易乘虛而入, 攻擊子宮, 建議把減肥目標合理化。

確實需要減肥時, 給自己制訂一個雖然慢但副作用小且不易反彈的減肥計劃,

以少食多動為原則, 目標定為一個月減重1~2千克。 可以嘗試飯前喝湯。 一些具有溫熱性質的湯, 例如酸辣湯、辣魚湯、糊辣湯等, 可以有效占據胃容量, 減少進食量。 另外它們所具有的溫熱性質, 也可以緩慢地幫你蓄積體內熱能, 防止宮寒發生。

紅花暖宮蛋是一種食療方法。 取雞蛋1個, 打一個口, 放入藏紅花1.5克, 攪勻蒸熟即成。 月經來潮的第二天開始吃, 1天吃1個, 連吃9天, 然后等下一次月經來潮的第二天再開始服, 持續服3~4個月經周期, 可以疏散淤血、溫暖子宮。

空調吹風導致宮寒還有一些宮寒女性是屬于空調吹風型, 夏天室內空調溫度調得過低, 殊不知, 此時子宮正在受著寒冷的空調風的折磨,

你又有多少熱量經得起這樣消耗?不知不覺中, 寒氣侵入身體, 宮寒就不遠了。

建議可以在辦公室備外套或披肩。 即使夏季穿吊帶衣服, 它也可以護住肩膀。 穿著裙子時可用披肩護住腿部, 尤其是膝蓋。 絲襪對怕冷的女子也是必需的, 可防寒從腳下生。

不要坐在空調下面。 如果座位挪不開, 就要多準備一條小絲巾, 別讓風直吹頸部。 如果坐在空調的前面, 最好是面對空調, 冷風從背后吹著你的背部、腰部, 比迎風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更大。

別在辦公室午休。 睡眠時毛孔舒張, 這樣比較容易被寒邪所傷。 還有就是最好別一直在空調房呆滿8小時, 中午去室外走走, 讓毛孔接觸外界的自然氣息, 如果體內有寒氣也可以發散出來。

宮寒防治指南

從吃入手

最好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避免吃生冷食物, 少吃白菜、白蘿卜、綠茶等虛寒性的食物等。 多吃補氣暖身的食物, 例如核桃、棗、花生等。 鮑魚滋補清熱, 可以滋陰養顏、清肝明目, 是女性最好的補品。 如果有條件, 可以給自己做些鮑魚食物。

宮廷暖宮羹這道食物可以溫暖下身的元陽之氣, 經常作為清代后宮嬪妃每月必食的藥膳。 材料為鹿茸粉0.5克、冬蟲夏草1根、雞蛋1只、食鹽少許, 一起隔水蒸成蛋羹即可食用。 長期吃可以調理子宮的寒氣, 比服藥效果更好。

雞煮益母草雞一只(黑骨白毛者佳), 益母草500克(分4份, 一酒一醋、一姜汁、一川芎汁各浸透炒干)。 將制好的益母草, 放入雞堂內, 用清湯煮, 雞淡吃, 或酒送下亦可。

雞骨并藥渣焙干為末, 加歸身120克、續斷60克、姜末18克, 煉蜜為丸, 每丸9克。 每日早、中、晚各服l丸。 主治久不孕者。

當歸遠志酒全當歸、遠志各150克, 好甜酒1500克。 將全當歸細切碎后與遠志和勻, 以白布袋貯置凈器中, 用酒浸泡, 密封。 7日后可開取, 去渣備用。 每晚溫飲, 隨量飲之, 不可間斷。 酒用盡, 依法再制。 功能活血通經, 調和氣血。 適用于婦女經水不調, 或氣血不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