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青霉素對身體的傷害

青霉素屬于抗菌藥物, 能治療敏感菌或敏感病原體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常見的有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心內膜炎、丹毒等。 青霉素屬于處方藥, 在使用的時候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這樣能盡可能降低藥物的危害。 那么, 青霉素對身體的傷害有哪些?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青霉素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藥物過敏反應, 嚴重的還會出現過敏性休克, 表現為呼吸困難甚至低血壓和休克的表現。 另外, 長時間用藥, 也容易出現繼發的肝臟或者腎功能損害, 表現為皮膚黏膜黃染, 嚴重的出現轉氨酶和膽紅素增高, 誘發肝功能衰竭。 而腎功能不全的病人會出現尿量減少, 化驗也會提示有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 病人也會表現為周身浮腫、繼發血壓增高以及有蛋白尿。

還有, 長時間用藥也容易出現靜脈炎, 尤其是輸液的速度比較快或者是藥物濃度比較高,

很容易出現這種常見的血管并發癥。 所以, 治療期間也要注意保護血管, 必要時也可以配合局部熱敷的方法。

青霉素適應癥

青霉素用于敏感菌或敏感病原體所致的感染。 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心內膜炎、丹毒、蜂窩織炎和產褥熱等。

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中耳炎、腦膜炎和菌血癥等。 梭狀芽孢桿菌引起的破傷風和氣性壞疽等。

1.對由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咽炎、猩紅熱、蜂窩織炎、化膿性關節炎、肺炎、產褥熱及敗血癥, 青霉素G有較好療效, 為首選藥物。 以上重癥感染, 靜脈滴注給藥每天4次, 每次120萬~160萬U。 咽炎的治療至少應給藥10天, 以確保致病菌自咽部消除, 以免以后發生風濕熱。 化膿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腦膜炎(腦膜炎)與心內膜炎應采用大劑量青霉素G(每天1000萬~2000萬U)靜脈給藥。

2.其他鏈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B組β-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和糞鏈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膿性腦膜炎(腦膜炎)、心內膜炎和敗血癥等感染。 肺炎鏈球菌對青霉素G高度敏感,

可首選青霉素G治療。

3.腦膜炎雙球菌或其他敏感菌引起的腦膜炎:青霉素G不易透過正常血-腦脊液屏障, 進入腦脊液的量不多, 但在腦膜受炎癥損害時通透性增加, 因而大劑量治療有效。 成人起始劑量每天1000萬~2000萬U, 分4次靜脈滴注。

4.淋球菌引起的淋病:淋球菌原對青霉素G敏感,

但近年來耐藥菌明顯增多, 有的高度耐藥, 因此需根據敏感試驗結果決定是否選用青霉素G, 治療量也應根據敏感程度來確定。

5.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梅毒:青霉素G仍為主要治療藥物。 對于二、三期梅毒或一期較重病例特別是有早期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的病例都應該用大劑量青霉素G治療, 每天500萬~2000萬U, 靜脈滴注, 治療3~4周才有穩定的療效。

6.革蘭陽性桿菌引起的感染:破傷風桿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引起的感染應該用青霉素G同時加用抗毒素治療。 青霉素在皮膚科主要用于以下疾病:(1)梅毒。 (2)淋病。 (3)其他如猩紅熱、蜂窩織炎、丹毒、類丹毒、膿皮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