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鹽幹海參鹽嚴重超標

面對琳琅滿目、動輒相差上千元的海參, 很多消費者感到十分茫然。 業內人士介紹, 海參市場存在鹽幹海參超過規定標準、違反規定進行摻糖、圈養海參冒充野海參等現象, 在加工過程中泡鹽、摻糖、刷膠, 按照行業標準, 有的幹海參已成了摻假產品, 多種亂象讓消費者選購時更加摸不著頭腦。

鹽幹海參加鹽嚴重超標

“現在市場上的幹海參有的一兩千元一斤, 有的五六千元一斤, 甚至超萬元,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巨大的落差, 貓膩就在加鹽、加糖上。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海參店負責人介紹, 往海參裡摻鹽是最常見的造假手法。

該負責人稱, 造假者先把鮮海參晾乾, 再燒出一鍋溫度在150攝氏度以上、含鹽量飽和的沸騰鹽水, 將海參在其中浸泡3到4天, 然後再曬乾, 這在行內叫做“撞缸”。 “如此反復‘撞缸’四五次, 一斤鮮海參的含鹽量就能達到一半, 甚至能達到70%以上, 市場上所銷售的白色海參就屬於鹽幹海參。 ”

“海參雖然是從海裡出來的, 但是幹海參表層並不會有鹽分, 都是後期加工的結果, ‘撞缸’過的海參看起來個大、飽滿。 這樣‘撞’出來的海參, 雖然價格低, 但營養價值也低。 ”該負責人稱。

面對海參中出現的這種行為, 相關部門有無監管措施?威海經濟開發區從事海參加工十多年的劉先生介紹, 農業部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行業標準幹海參》正式實施。

這一標準將幹海參按品質分成四級, 其中, 含鹽量不超過20%的是淡幹海參, 鹽分在20%到40%的為鹽幹海參。 這一標準還規定, 幹海參的最高含鹽量要小於或等於40%。 “但還是有很多經營者摻鹽時超過了這個標準。 由於鹽幹海參顏色發白, 而市民買海參時多數喜歡選顏色較黑的。 於是, 個別的加工者就會給海參刷上顏色, 有時還在表層刷上膠。 ”

糖幹海參屬摻假海參

記者在市場上調查發現, 有的海參發黑發亮, 有的海參卻顏色發灰, 泛著銀白色。 記者通過詢問業內人士得知, 顏色越黑亮的海參, 實際上是吃糖越多。

“放的糖多, 泡得時間長, 海參的糖分可能占到30%, 放的糖少, 一般含糖量在20%左右。 ”威海海參加工商劉先生表示,

儘管不讓加工糖海參, 但因為糖海參價格相對低, 需求量也很大, 不少海參加工廠家仍然生產。 據瞭解, 做糖幹海參, 就是將海參放進糖裡, 讓它最大化吸收糖分, 等到海參的水分析出後, 糖融化在水裡變成糖水, 然後將海參放在糖水裡泡四五天, 再撈出來, 放到通風的烤房中。 在烤箱中放六七天后, 海參表面的糖粒就看不出來了。 加糖少的糖幹參和淡幹參看起來差別不大。

據瞭解, 2009年10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行業標準幹海參》, 是目前最主要的行業標準, 它在原有的水分、鹽分等指標的基礎上, 增加了蛋白質、水溶性還原糖、複水後幹重率、含砂量等內容。 還明確規定, 除了食鹽, 幹海參中不能含有其他任何添加劑。

像“糖幹海參”等在加工過程中任意添加雜質的海參正式被列為摻假產品。

“這些泛著灰黑色的幹海參, 其實才是賣得最貴的幹參。 本身加鹽少, 又沒加什麼糖, 幹了之後呈現的是海參本身的顏色, 不如糖幹海參好看, 這才是純正的淡幹海參。 ”金魯源海參店負責人告訴記者。

七成養殖海參披“野生”外衣

野生海參、進口野生海參、自有海域野生海參……近日, 記者在多家海參專賣店採訪時, 很多銷售人員都稱, 自己經銷的是野生海參, 屬於最高級的海參, 營養價值最高。 其價格比其他不打野生牌的海參高出少則三成, 多則翻倍。

和平路上一家海參店內, 經營海參多年的曲女士告訴記者, 近年來,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意識到野生海參與養殖海參相比,

營養價值更高、藥物殘留更少, 買海參時更傾向於購買野生海參。 “商家爭打‘野生’牌, 無非也是促進銷售。 ”

“雖然很多銷售者宣稱自己賣的是野生海參, 但真正的野生海參越來越少了, 現在很多專賣店所說的野生海參只能說是半野生的。 ”一名業內人士透露, 純野生海參少是由於本身產量少, 捕撈難度大。 “現在市場上七成多養殖海參都打著‘野生’的牌子。 ”

“很多商家銷售的野生海參是指將海參苗投放到海裡, 由其自然生長的海參, 從嚴格意義上講, 這只能屬於半野生海參。 ”該業內人士透露, 人工圈養的海參則是指由人工投放飼料餵養長大的, 真正的野生海參, 一般成長期在4年至6年, 時間越長營養價值越高,

但因為野生海參生長期慢, 急功近利者往往選擇圈養海參。

據威海海參加工商劉先生稱, 為了加速它的生長, 在圈養海參時, 養殖人員不但會投放飼料, 還會往海底添加除草劑, 這樣的海參營養價值無法跟在環境乾淨的深海中長出的海參相提並論。 而且圈養海參的捕撈時間沒有嚴格限制, 很多收購商購買到圈養海參後, 往往和野生海參摻到一起來賣, 達到以次充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