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全球養生回歸天然:從身體到心靈

“吃真正的食物”, 這是2011年10月24日美國“食物日”的主題。 在加工食品、添加劑、色素帶給人們便捷的同時, 飲食的樂趣和人們的健康也被漸漸奪走。 美國科學與公眾利益中心宣導“食物日”的初衷, 就是希望人們能夠找回最“自然”的飲食, 吃天然的水果、蔬菜、肉類和穀物, 從中獲得滿足, 並重拾對“真正的食物”的喜愛。 其實, 不僅飲食, 在涉及健康的各個領域, 一股回歸自然的風潮都悄然興起。

天然食物淨化腸胃

太多美國人吃著高鹽高脂、過度加工的食品, 喝著糖分嚴重超標並且有損牙齒的飲料, 每天飽了肚子,

身體卻無法獲得基本的營養。 人類進食的目的, 就是為了給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和營養物質。 現在, 我們攝入的能量大大超標, 營養缺乏卻日益嚴重, “吃飯”反而成了危害健康的殺手, 導致每年百萬人死於和飲食相關的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疾病。 因此, 鼓勵人們購買新鮮的農產品, 成為今年“食物日”的主題。 “不僅如此, 我們還宣導學校減少為孩子提供加工食品, 他們的記憶中除了薯片、飲料, 還應該有新鮮蔬菜水果的清香。 ”美國科學與公眾利益中心執行主席邁克·傑克布森說, 他希望通過此次活動, 宣導人們接受“從農田到餐桌”的健康飲食理念, 鼓勵人們多吃當季、本地的食物。

除此之外, 傑克布森還鼓勵大家在家烹調,

代替頻繁的外出就餐。 “我並不是說不能去餐館吃飯, 只是, 在家烹飪應該成為家庭活動、聯絡感情的一部分。 飲食不光為了吃飽, 其中還有很多樂趣和內涵。 ”

美國芝加哥知名廚師瑞奇·貝裡斯聯合多名廚師推薦, 在秋天, 多吃應季的紅薯、蘋果等食物, 比吃反季節的食物更加美味、營養。 當季有的新鮮綠葉菜不可錯過, 每天吃2—3種。 此外, 洋蔥、蒜等“調味品”, 最好每天都出現在餐桌上。 烹飪主食的時候, 別只選一種材料, 在米飯中加入麥仁、小米, 營養和味道會更好。 “除了營養, 食物其實還有很多層含義。 用‘真正的食物’代替加工食品, 還可以減少浪費, 降低對空氣、水質的污染。 同時, 也是對人們心靈的一種淨化。 ”

就具體菜譜來說, 貝裡斯推薦,

可以用胡蘿蔔、紅薯加鮮姜煮成蔬菜湯;豌豆配上洋蔥涼拌成沙拉;韭菜可以用來炒魷魚或者貝類;各種蔬菜切塊, 加上咖喱調料可以做成“素咖喱”;現烤的新鮮蘑菇, 撒上少許鹽和胡椒就可以吃。

不僅在美國, 日本、英國等許多國家, 都有相應的活動和教育項目, 鼓勵人們吃天然、新鮮的食物。 在德國, 許多學校都開闢了菜地, 學生在植物專家和菜農的指導下學習種菜, 特別是學種有機蔬菜, 以此鼓勵他們接觸新鮮而完整的食物, 體驗種植和烹飪的樂趣。 英國名廚菲爾·威克裡瑞還向英格蘭所有11歲兒童免費贈送一本健康食譜, 搜集整理出了32種佳餚的烹製方法, 教導學生健康地烹調諸如義大利肉醬面、燉飯、烤雞、烤蘋果奶酥等傳統食品。

在日本, 為了改善家庭的飲食, 學校還舉辦“營養午餐試吃會”, 讓父母通過品嘗, 瞭解食物常識, 掌握健康均衡的食譜, 回家做給孩子吃。

光腳受凍接近自然

除了在飲食上回歸“真實食物”, 日常養生方面, 全球也掀起一股“復古”風潮。 脫下鞋子讓雙腳接“地氣”, 遠離溫暖的房間讓身體“受凍”, 告別過飽的腸胃在週末餓自己兩頓……物資充足的時代, 這些看似回歸原始的生活, 才是健康的真諦。

赤足, 讓雙腳無拘無束。 鞋的出現, 讓“行萬里路”從奢望變成可能, 但我們的雙腳卻再也見不到陽光。 日本人認為, “腳是人的第二個心臟”, 光腳是一種獨特的養生方法。 讓雙腳接觸真正的土地、陽光和空氣, 不僅按摩腳底, 對健康也是一種促進。

北京東直門醫院教授姜良鐸提醒, 年紀大或體弱的人, 最好只在天氣暖和的時候光腳。

偶爾挨餓, 給腸胃做清潔。 吃不飽的日子已經不復存在, 現在讓醫學專家和營養學家最擔心的卻是, 現代人吃得太多了。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程義勇說:“吃到意猶未盡, 就是最健康、舒服的狀態。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營養科教授李惠明建議, 平時經常在外就餐的人, 不妨趁著週末讓自己挨挨餓。 可以拿出一兩頓飯, 只吃高纖維的雜糧粥、蔬菜, 給腸道做一次大掃除。

爬行, 給心臟脊柱減負。 老年病醫學專家查爾沃在巴西聖保羅開辦了一個“爬行俱樂部”。 他說, 人類直立行走會對脊椎等器官造成負擔, 多爬行可以減輕心臟和脊柱的垂直負荷,

對頸腰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痔瘡、失眠都有改善效果。

受凍, 趕走疲勞找回抵抗力。 室內的空調和暖氣, 讓身體的寒熱調節裝置逐漸失靈。 適當受凍可以消除疲勞, 讓人精神煥發。 俄羅斯人愛在結冰的湖面冬泳, 因為他們相信這是“強身健骨”的好方法。 普通人可在溫水洗完臉後, 用冷水輕拍臉部, 並用冷水清洗鼻腔, 也是自我保健的好方法。

親近動物釋放天性

喜怒哀樂本來是人之常情, 現代生活帶來的壓力, 卻讓人們逐漸開始隱藏自己的悲傷情緒, 強顏歡笑。 “情緒就像一個管道, 不勤於疏通, 淤積的廢物就會讓它慢慢堵塞。 ”陝西省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張天布說.

大叫大哭, 釋放壓力。 不論大聲唱歌還是在郊外喊山, 都是一種很好的心理鍛煉。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威廉·弗萊對哭泣做了5年的研究,他發現,想哭的時候不必忍耐,此時將“眼淚”及時排出,不僅讓您的身心放鬆,更能給身體和心理“排毒”。

和寵物做伴,擁有更多快樂。從農業社會開始,人和動物之間就有了不解之緣。第八屆人與動物關係研討會上公佈的研究結果顯示,擁有伴侶動物的人更加健康快樂,孩子、老人和獨居者尤其如此。在歐美國家,父母常常會在孩子出生時,領回一隻小貓或小狗,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愛心。同時,也能減少過敏症的發病率。

都是一種很好的心理鍛煉。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威廉·弗萊對哭泣做了5年的研究,他發現,想哭的時候不必忍耐,此時將“眼淚”及時排出,不僅讓您的身心放鬆,更能給身體和心理“排毒”。

和寵物做伴,擁有更多快樂。從農業社會開始,人和動物之間就有了不解之緣。第八屆人與動物關係研討會上公佈的研究結果顯示,擁有伴侶動物的人更加健康快樂,孩子、老人和獨居者尤其如此。在歐美國家,父母常常會在孩子出生時,領回一隻小貓或小狗,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愛心。同時,也能減少過敏症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