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子宮按摩有助於預防產後出血

產後出血指胎兒娩出後的24小時內, 出血量超過500ml者。 一般多發生在產後2小時內, 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當赤腳醫生開始就對產後出血有深刻的印象, 當年大隊裡一位產婦難產送到巴盟醫院, 產後出血需要輸血, 毛佩玲、雷小平和我三人配血成功, 每人給她獻了400ml血, 使她脫離了生命危險。 在回集體戶的路上, 老毛體力不支還暈倒一次, 現在想想真是危險啊。 後來工農兵學員畢業正式當了婦產科大夫, 更是遇到過許多大出血的危重病例, 始終記得我最早的帶教老師說過一句話:“如果產科有出血的病人叫,

要跑的比兔子還要快!”意思是這種病人情況危急, 必須分秒必爭去處理。 對待產後出血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處理, 按摩子宮是預防和處理產後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下面是從世界衛生組織生殖健康圖書館中整理的關於“子宮按摩在預防產後出血中的作用”的一些資料, 與大家共用:

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產後出血都是引起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 估計全球嚴重產後出血發病率約占分娩活嬰產婦的11%。 據認為發展中國家的發病率要高得多, 那兒許多婦女分娩時沒有技術熟練的助產士, 也不常規積極處理第三產程。 估計有一千四百萬婦女發生嚴重產後出血, 其中1%死亡。 更有12%的存活者患上嚴重貧血。

產後出血的嚴重後果常常由於資源貧乏地區原有的貧血和HIV/AIDS而加劇, 即使出血量不多也可致命。 英國孕產婦死亡保密調查提供的因PPH的孕產婦死亡率為1.0/10萬。 在2000-2002年的3年間, 261例孕產婦死亡中僅有10例死於PPH。 南非孕產婦死亡保密調查表明, PPH是孕產婦死亡的第三位最常見原因, 在2002-2004年3年間總3406例孕產婦死亡中占313例。 報導醫療機構死亡的南非報告顯示, 大部分PPH死亡者發生在初級醫療機構, 如診所或地區醫院。 報告認為產婦/社會相關因素、缺少急救交通工具、缺少輸血血液、缺少技術合格的人員和不標準治療全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素。 辛巴威孕產婦死亡的社區研究表明, 與城市地區相比, 產科出血是農村地區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
在同一研究中, 50%死於產後出血的婦女在死亡前沒有得到任何治療-即她們是在家中, 或轉送到醫院或轉院的途中死亡的。 產後出血是目前世界上引起產婦死亡與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在資源匱乏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產後出血的發生常與第三產程處理不當相關, 一些積極處理第三產程的措施, 包括及時鉗夾和切斷臍帶、胎兒前肩部娩出時常規使用子宮收縮劑等, 能有效減少產婦分娩後的出血量, 減少產後出血的發生。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助產士聯合會和國際婦產科醫生聯合會推薦, 可以把子宮按摩作為常規的積極處理第三產程的一項內容。 子宮按摩的操作方法是, 接生者在胎兒娩出後、胎盤娩出的前後,

用手在產婦下腹部輕輕地進行搓揉和擠壓, 刺激子宮收縮。 理論上, 這樣的重複動作會刺激子宮局部產生前列腺素, 促使子宮收縮而減少出血量。 然而, 關於子宮按摩對預防產後出血的效果尚無直接、明確的臨床證據。

日前, 醫學科學家檢索了最近四十餘年國際上所有的妊娠與分娩臨床研究方面註冊資料, 對所有已發表的和未發表的相關研究, 包括對單獨子宮按摩、子宮按摩加用宮縮劑與未採用子宮按摩的隨機對照試驗等, 進行評價, 觀察子宮按摩對預防產後24小時出血≥500毫升以及減少胎盤娩出晚於30分鐘的出血量的效果。 檢索結果, 僅一項埃及的、有200例產婦的小型臨床試驗符合分析標準。

該研究, 在積極處理第三產程後, 產婦被隨機分配到干預組或對照組。 干預組在胎兒娩出後進行子宮按摩, 每十分鐘一次, 持續至胎兒娩出後60分鐘;對照組則不進行子宮按摩。 結果顯示, 干預組產後出血例數較少, 但與對照組比較, 發生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按臨床標準, 兩組均未發生有胎盤滯留和需要輸血病例, 雖然對照組有2例進行了輸血處理。 然而, 與對照組相比, 干預組在胎兒娩出後30分鐘的平均出血量明顯較少;與此同時, 對照組額外增加宮縮劑的使用明顯要高於干預組。

對於上述結果, 科學家認為:①兩組之間沒有顯示產後出血發生率的差異, 是因為樣本量不多的緣故;②即便現有的臨床資料有限,

第三產程進行子宮按摩對減少產婦平均出血量是有一定效果的。 ③研究未涉及的一個重要問題是, 產婦對子宮按摩體驗的評估。 ④下一步可考慮開展設計良好的大型試驗, 以評估在使用與不使用宮縮劑情況下進行子宮按摩的效果。 最後, 科學家還認為, 子宮按摩是一項低成本的干預, 適用於所有地區, 尤其是容易在資源匱乏的地區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