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濕熱天氣遭嚴重蟲咬須及時就醫

■ 本期專家

劉曉雁, 首都兒研所附屬兒童醫院皮膚科主任

方玉婷, 北京和睦家醫院全科醫生

不久前, 北京市疾控中心公佈的蚊蟲密度檢測最新結果顯示, 截至6月底, 今年的平均蚊密度比去年同期上升16%, 夏季蚊蟲密度高峰期將要到來。 根據歷年監測資料, 北京地區蚊蟲密度高峰期將出現在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 今後一個月內蚊蟲密度可能會繼續上升。

“在濕熱環境中, 蟲咬性皮炎等皮膚病發病比較多。 ”劉曉雁介紹, 夏季是蚊蟲繁衍的季節, 雨水氾濫更促進了蚊蟲的滋生, 人們外出活動或睡覺時容易受到蚊蟲的叮咬,

而發生蟲咬性皮炎, 特別是嬰幼兒。

蟲咬性皮炎是蚊蟲叮咬後的皮膚反應, 醫學上也叫“丘疹性蕁麻疹”。 多發生在人的頭面部和四肢暴露部位, 經常在早晨起床或外出散步後發現, 兒童的皮疹表現比大人更為嚴重。 患病的兒童皮膚會出現大小均勻的紅色丘疹, 或丘疹樣水皰性皮疹, 而引起皮膚的劇烈瘙癢, 但一般沒有發燒的症狀, 因此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但專家表示, 有兩種情況應引起家長重視, 需要及時帶孩子就醫。 一是皮膚有明顯的水皰, 並且伴有發燒, 應警惕是否得了水痘;另一種情況則是蜱蟲, 恙蟲等蟲咬傷, 近幾年這種情況比較多見, 如果帶孩子到郊區樹林裡遊玩後, 孩子被叮咬的包局部紅腫,

痛癢嚴重, 患處中間顏色發黑, 類似蟲體或結痂, 而且孩子哭鬧, 甚至伴有發燒, 就一定要到醫院讓醫生診斷。

蚊咬特徵

1、在外露的皮膚表面出現;

2、一般在外出回來, 或是早上起床後發現;

3、皮疹的外觀是一個紅腫的底盤, 上面有一個突起的小丘疹, 一摸有點硬;

4、同時沒有發燒、感冒的症狀。

蟲咬特徵

1、被叮咬的包局部紅腫, 痛癢嚴重;

2、患處中間顏色發黑, 類似蟲體或結痂;

3、孩子哭鬧厲害, 有時伴有發燒。

預防措施

一般來說, 環境髒亂差、潮濕或有被污染水流的地方是蚊子的滋生和聚居地, 所以家長儘量不要帶孩子到這些地方去。

帶孩子外出, 白天要選擇有樹陰、通風好的地方;傍晚要選擇一塊空曠場地, 儘量避開樹木、花壇和草地。

天黑以後蚊子活動頻繁, 尤其是在有亮光的地方。

孩子外出最好穿長袖衣褲, 雨後不要在潮濕的地方停留。

家長可以手拿一個大蒲扇, 在孩子前後扇動。

晚上入睡後, 最好使用蚊帳。

■ 止癢偏方

肥皂止癢 蚊蟲叮咬時, 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種有機酸——蟻酸, 這種物質可引起肌肉酸癢。 肥皂含高級脂肪酸的鈉鹽, 這種脂肪酸的鈉鹽水解後顯鹼性, 可迅速消除痛癢。

洗衣粉去癢 用清水沖洗被咬處, 不要擦乾, 然後用一個濕手指頭蘸一點洗衣粉塗於被咬處, 可立即止癢且紅腫很快消失, 待紅腫消失後可用清水將洗衣粉沖掉。

大蒜止痛去癢 用切成片的大蒜在被蚊蟲叮咬處反復擦一分鐘, 有明顯的止痛去癢消炎作用,

即使被咬處已成大包或發炎潰爛, 均可用大蒜擦, 一般12時後即可消炎去腫, 潰爛的傷口24小時後可痊癒。 皮膚過敏者應慎用。

■ 問答

Q 為什麼小孩子愛招蚊子叮咬?

A:由於寶寶新陳代謝比較旺盛, 出汗較多, 加上體表毛細血管豐富, 皮膚溫度較高, 而蚊子對氣味和溫度很敏感, 導致寶寶比起大人更容易遭遇蚊蟲叮咬。

Q 孩子被蚊子叮咬後該如何處理?

A:及時給寶寶抹些“止癢藥”, 以防止因為孩子反復抓撓患處而引發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 通常成人習慣使用的“清涼油”、“風油精”等止癢藥, 但它容易刺激孩子嬌嫩的皮膚, 不建議給孩子使用。 家長可以用點硼酸冷敷, 或者外塗爐甘石洗劑, 注意不要讓孩子因為反復摳撓而引發感染。

如果患處紅腫症狀較嚴重、按壓時會疼痛, 並伴有膿性分泌物滲出, 就需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Q 為什麼孩子被蚊子咬的包比大人嚴重, 也很難消?

A:因為小孩的皮膚嬌嫩, 抵抗力弱, 所以被咬後反應大。

■ 提醒

蚊蟲叮咬可能傳染乙腦

方玉婷表示, 乙型腦炎是夏秋季節威脅兒童健康的主要傳染病之一, 每年的7到9月份是乙腦的高發月份, 蚊蟲是傳播本病的主要媒介。 通常當寶寶被體內有乙型腦炎病毒的蚊蟲叮咬後, 經10-15天即可發病, 典型症狀是先有發熱、無力等全身不適, 1-2天后體溫逐漸增高, 並伴有噁心、嘔吐、痙攣和意識障礙。 同時可有嗜睡或昏睡甚至昏迷, 或是表現為譫妄、躁動等精神症狀。

因此, 在乙腦流行的7-9月, 家長帶孩子去郊區或農村,

應特別提高警惕。 如果寶寶發熱持續不降低, 且有嗜睡、神志不清、彎頸時頸項不能順利地前屈, 就好像有阻力時, 就要想到寶寶是否患了乙型腦炎, 應及時送寶寶去醫院診治。

不過, 如果寶寶注射過乙腦疫苗, 感染的幾率就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