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準媽媽如何正確服用中藥食材?

食療養生是現代普遍討論的熱門話題, 因此, 準媽媽在懷孕的期間, 也會聽取身邊朋友的建議, 嘗試借助中藥食補的方式來補充孕期所需的營養,

但是, 孕婦使用中藥, 必須考慮到中藥對孕婦本人以及胎兒的影響, 特別是不應有造成胎兒畸形的副作用。 ?本文將為各位準媽媽介紹目前常見的中藥材, 讓你的孕期生活更平安順利。
中藥的分類法則
所有的中藥材, 均可以五味、五性、作用部位及有無毒性等特質加以分類, 分類方法如下:
1.五性:包含寒、熱、溫、涼、平五性, 寒癥宜服用溫熱藥或食物, 而熱癥則服用寒涼藥或食物。
2.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五味;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胃、辛味入肺、咸味入腎。
3.作用部位:包括五臟六腑及十二經脈。
4.有無毒性:部分有毒的中藥材, 并不適合作為藥膳用藥, 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才可食用, 而無毒的藥材則可根據體質,
作為藥膳的常用藥。
孕婦不可不知的中藥禁忌
正常的情況下, 胎兒在4到12周時正形成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四肢及五官, 12周以后則是胎兒的成長期, 每個階段用藥都須特別謹慎。 然而, 中藥材的種類繁多, 對母體與胎兒本身會造成的影響, 也無一定的規范可尋, 因此, 本文將較常見的中藥材, 簡單整理出一個孕婦中藥禁忌的表格, 作為各位準媽媽懷孕期間的小叮嚀。
準媽媽中藥禁忌
中藥種類影響
牛黃(清熱藥)泄下力強, 易導致孕婦流產。
紅花、川七、(活血藥)其祛瘀活血力強, 易導致流產與早產。
牛膝(活血藥)有損胎兒健康。
車前子(除濕利水藥)過度食用會影響胎盤循環。
補骨脂(溫陽藥)孕婦須經由醫生指示后再服用。

薏仁(除濕利水藥)內含薏苡仁油, 會降低橫紋肌收縮作用, 對子宮產生輿奮作用, 也會造成羊水過少的現象。
通草(除濕利水藥)會造成孕婦羊水過少。
孕婦禁用的中藥還有:巴豆、牽牛、大戟、斑蝥、商陸、麝香、三棱、莪術、水蛭、虻蟲等。 慎用的中藥有具有通經祛瘀、行氣破滯、辛熱、滑泄作用的藥物, 如干姜、枳實、厚樸、吳茱萸、五味子、酸棗仁、辛夷、大黃、桃仁、薄荷、半夏、附子、芒硝、牡丹皮、麻仁、等。

下一頁:那么孕婦患病能用哪些中藥呢? 


那么孕婦患病能用哪些中藥呢?
妊娠中感冒:虛證用桂枝湯、香蘇散;實證用葛根湯;重癥用麻黃湯。 有咳嗽的肺血虛燥熱, 用麥門冬湯可具有滋潤療效(但此方中有半夏, 不可使用時間過長)。
妊娠嘔吐: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半夏厚樸湯、半夏瀉心湯及五苓散治療。

有精神煩躁及精神癥狀者, 可用半夏厚樸湯。 以上四種藥均含半夏, 不可長期使用。 有大量水樣嘔吐者用五苓散。
妊娠中毒癥:基本以飲食療法、降壓利尿治療為主, 以減少子宮的灌流量。 按病情可用中藥當歸芍藥散、五苓散、防己黃芪湯等。 中藥可單用或與西藥合用。 中藥不會影響電解質平衡, 效果慢。 用中藥預防妊娠中毒癥有一定效果。
妊娠貧血:妊娠中全血量應增加30%~40%, 否則容易發生貧血。 因為水滯留造成血虛, 用當歸芍藥散可利水及補血, 還可用歸脾湯, 同時補充鐵劑。
妊娠便秘:妊娠便秘多為虛證的習慣性便秘, 可用桂枝加芍藥湯及小建中湯。 頑固的便秘使用大黃、芒硝時應慎重(如大黃甘草湯、麻仁丸、潤腸湯等)。
瀉下藥大部分應慎用, 因為可引起子宮肌肉緊張及盆腔充血。
妊娠中的膀胱炎:對癥處理主要用當歸芍藥散;有尿道痛時有五淋散、豬苓湯等;有尿閉者用補中益氣湯及五苓散。
產褥期及哺乳期可用的中藥:子宮復舊不全者可用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四物湯、芎歸膠艾湯、桂枝茯苓丸等。 產后陣痛用當歸芍藥散、芍藥甘草湯等。 產后精神煩躁、失眠, 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加逍遙散等。 便秘時可用潤腸湯、麻仁丸。 大黃可引 孕婦可用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