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木天蓼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唐本草》:木天蓼, 生山谷中。 作藤蔓, 葉似柘, 花白, 子如棗許, 無定形, 中瓤似茄子。 味辛, 噉之以當薑, 蓼。 其苗藤切, 以酒浸服, 或以釀酒去風冷癖, 所在皆有, 今出安州、申州。

1.《本草拾遺》:木天蓼, 今時所用, 出鳳州。 樹高如冬青, 不凋, 出深山。 人雲多服損壽, 以其逐風損氣故也。 不當以藤天蓼為注, 既雲木蓼, 豈更藤生?自有藤蓼爾。

2.《開寶本草》:木天蓼, 出山南, 大樹。 《神農本草經》有木天

【拼音名】Mù Tiān Liǎo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Silvervine Actinidia

【別名】天蓼、藤天蓼、天蓼木、金蓮枝、含水藤、牛奶奶、鑽地風、羊桃、羊奶奶樹。

【來源】

藥材基源:為獼猴桃科植物木天蓼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tinidia polygama (Sieb. Et Zucc.) Mip.

採收和儲藏:春、秋季采, 曬乾或鮮用。

【性味】辛;溫;有小毒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祛除風濕;溫經止痛;症瘕。 主中風半身不遂;風寒濕痹;腰疼;疝痛;症瘕積聚;氣痢;白癩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10g。

【注意】本品辛溫耗氣, 不宜久服。

【各家論述】《唐本草》:主癥結積聚, 風勞虛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