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羊不食的功效與作用

羊不食的作用有哪些?羊不食作為傳統的一味中藥, 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 而且平時可以和一些其他藥材相搭配, 做成藥膳, 對於調理人體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羊不食。

【英文名】 root and Rhizome of Javan Meadowrue

【別名】 馬尾連、馬尾黃連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爪哇唐松草的根及根莖。

【原形態】 爪哇唐松草, 多年生草本, 高30-100cm。 全株無毛。 莖直立, 中部以上分枝。 葉互生;葉柄長達5.5cm;托葉棕色, 膜質, 邊緣流蘇狀分裂, 寬2-3mm;基生葉在開花時枯萎;莖生葉4-6, 三到四回三出複葉;葉片長6-25cm;小葉紙質, 頂生小葉倒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

長1.2-2.5cm, 寬1-1.8cm, 3淺裂, 有圓齒, 上面綠色, 下麵粉綠色, 脈隆起, 網脈明顯。 複單歧聚傘狀花序呈圓錐狀, 長約4cm;花兩性, 花梗長3-10mm;萼片4, 花瓣狀, 橢圓形, 長2.5-3mm, 白色, 早落;花瓣無;雄蕊約15, 長2-5mm, 花絲上部棒狀, 下部絲狀, 長約2.2mm, 花藥狹長圓形, 長約0.8mm, 黃色;心皮6-15, 花柱長, 先端彎曲。 瘦果狹橢圓形, 長2-3mm, 有6-8條縱肋, 宿存花柱長0.6-1mm, 先端拳卷。 花期6-7月, 果期7-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0-3400m的山地林下、溝邊或較陰濕處。

【化學成份】 根含鶴氏唐松草堿(hernandezine), 異粉防憶堿(isotetrandrine), 小檗堿(berberine), 氧化小檗堿(oxyberberine), 皺唐松草寧堿(thalrugosaminine), 皺唐松草酮堿(rugosinone), 唐松草舒平堿(thalisopine), 芬氏唐松草定堿(thalifendine)。 根及莖含小檗堿, 非洲防已堿(columbamine), 掌葉防已堿(palmatine), 藥根堿(jatrorrihizine), 去亞甲基小檗堿(demethyleneberberine), 木蘭花堿(magnoflorine)。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燥濕。 主痢疾;關節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3-9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治關節炎。

【摘錄】 《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關於羊不食的藥用價值的一個簡單的介紹, 對於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利用羊不食治療疾病, 可以不用擔心副作用。 所以羊不食治療疾病就是一種效果好且實在的治療方法, 因此在臨床中也得到了一個很廣泛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