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疼痛發作?骨關節炎只貼膏藥不管用

疼痛是骨關節炎最主要的表現, 所以, 不少患者會求助於貼膏藥、照紅外線燈、口服止痛藥。 然而, 這些治療只能緩解一時的症狀, 疼痛還會反復發作。 最終疾病進展, 導致關節腫大變形、關節僵硬發緊等更為嚴重的情況。 如何正確治療骨關節病?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于清宏教授就骨關節炎治療現狀以及如何合理規範治療, 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一半老年人患有骨關節炎

膝關節疼痛是最常見症狀

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超過1億, 其中骨關節炎患者約超過5000萬。 有研究發現, 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長,

年齡在40歲的人群骨關節炎的患病率為10%-17%, 60歲以上的人群則上升至50%, 年齡在75歲以上的人群則會達到80%。

對於這些中老年人來說, 骨關節炎會導致其關節畸形, 患者的致殘率高達53%。 臨床上膝關節受累最常見, 占整個骨關節炎的73%, 膝關節疼痛是骨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

“雖然骨關節炎‘很常見’, 但是它帶給患者的危害不容小覷。 它會導致患者活動受限, 走路關節疼痛、很難下蹲。 不僅如此, 骨關節炎還是除腦血管病外造成我國居民肢體殘疾的第二大原因。 ”于清宏教授表示。

“令人遺憾的是, 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長期疾病, 目前尚不能完全治癒。 ”于清宏教授說, “對於骨關節炎, 目前的治療目標就是緩解疼痛,

同時阻止和延緩疾病的進展, 達到保護關節功能、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的目的。 所以, 這是一個漫長的治療過程。 ”

炎症是疼痛主因

僅僅止痛還不夠

研究表明, 炎症是導致骨關節炎疼痛的原因之一。 而骨關節炎疼痛使患者不得不減少關節活動量, 活動量的減少又會導致關節僵直、肌肉萎縮, 增加關節外傷的可能, 由此衍生出一個惡性循環。

然而, 目前中國骨關節炎患者抗炎鎮痛的現狀不容樂觀, 就診率低、晚確診、患者依從性差是其主要特點。 于清宏說, 有些病人發生骨關節炎, 關節疼痛, 也不到醫院就診, 自己到藥店買點膏藥、止痛藥, 等到三五年病情加重走不了路了才到醫院治療。 即便治療, 病人的依從性也低, 醫生告訴要抗炎,

病人疼痛時才吃藥, 不痛就不管了, 完全不按醫囑來。

對此, 於清宏指出, “針對疼痛發作的骨關節炎患者, 最好採取抗炎鎮痛治療, 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如果非藥物治療無效, 臨床上多採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來抑制骨關節炎患者的炎症反應。

最後, 於清宏還提醒骨關節炎患者, 至少需要抗感染治療一個月, 再去醫院複查炎症因數, 以延緩關節疾病的進展。

Tips:保護軟骨 省著點用

軟骨損傷是骨關節炎的直接原因, 因此我們都要保護軟骨, 省著點用。

(1)別背、別拿過重的背包、菜籃子;

(2)別去爬山、爬樓梯, 改成游泳、騎車等運動方式, 也可以躺在床上做仰臥屈膝屈髖和蹬自行車樣動作,

以保持關節活動度, 減輕軟骨磨損;

(3)別做蹲下擦地、洗衣的家務活, 防止因過度用力造成組織損傷;

(4)別讓自己胖下去, 肥胖、超重的患者, 需要減肥, 控制體重到合理範圍, 以減少膝關節承重。

(5)已出現骨關節炎疼痛者, 平日可使用手杖、助步器等協助活動, 減輕疼痛。 (記者 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