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胳膊靜脈血栓怎麼治療

胳膊出現靜脈血栓也比較常見, 如果比較嚴重, 會導致胳膊出現腫脹的情況, 局部皮膚出現顏色加深, 導致色素沉著的情況, 常常會導致患者出現疼痛等症狀表現, 這時候一定要及時治療, 可以使用藥物來進行治療, 一些抗凝血的藥物, 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都是比較常見的, 一些溶血栓的藥物治療的效果也比較好。

中醫論證治療中醫有“治未病”的思想。 血栓病如果能早期預防, 或發生後能預防復發, 較形成嚴重疾病是更有意義。 中醫藥在這方面是有大有作為的。 中醫學西漢帛書《五十二病方》, 對血栓多屬於“血瘀”證範疇, 因此臨床上多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來防治血栓形成。 中醫活血化瘀的藥有很多, 一般來講可分為四類:活血祛瘀藥、養血活血藥、活血止血藥與破血祛瘀藥。 其代表藥物分別有:紅花、丹參和當歸、三七、水蛭。 這些活血藥中, 部分是較猛烈的,

如水蛭, 一般情況下不宜隨便使用, 不是專業人員的話, 很難掌握其適應症。 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 水蛭素是目前最強的抗血小板聚集藥, 而且沒有對抗的藥物。 中醫對血栓的預防與治療並非如此簡單, 更主要的是講究辨證, 也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個體化治療或給藥。 從中醫理論講, 瘀血既是病因, 也是病理產物, 是由特定的原因導致的瘀血, 而瘀血又會產生一些新的病理變化。 在治療時要根據具體情況, 在不同時間, 不同時期, 配合其它藥物進行了治療。

藥物治療

抗血栓藥可分為抗凝血藥、抗血小板聚集藥和溶血栓藥三大類:A、抗凝血藥(anticoagulants)是一類干擾凝血因數, 阻止血液凝固的藥物, 主要用於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B、抗血小板聚集藥分為三代:阿司匹林為第一代, 噻氯匹啶為第二代,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為第三代。 其中,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的問世是抗血小板治療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C、凝血中形成的纖維蛋白, 可經纖溶酶作用從精氨酸-賴氨酸鍵上分解成可溶性產物, 使血栓溶解。 纖維蛋白溶解藥(fibrinolytic drugs)啟動纖溶酶而促進纖溶, 也稱溶栓藥(thrombolytic drugs), 用於治療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第一代的溶栓藥鏈激酶(SK)和尿激酶(UK)至今仍然是國內外使用最廣泛的品種, 隨著尿激酶原(Pro-UK)等新一代溶栓藥的問世,
這類藥物正在臨床逐漸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