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紅細胞的作用 原來是這樣

紅細胞的數值是人們在血液檢查時最為關心的數值之一, 可是對於紅細胞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大多數人卻並不是十分瞭解。 其實紅細胞的主要功能就是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 因此紅細胞的數值直接關係到我們人體能否正常的運行。

一、紅細胞的形態與數量

紅細胞體積很小, 直徑只有7~8μm, 形如圓盤, 中間下凹, 邊緣較厚。 它具有彈性和可塑性, 在通過直徑比它還小的毛細血管時, 可以改變形狀, 通過後仍恢復原形。 正常紅細胞形態如圖所示。

正常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 也沒有高爾基複合體和線粒體等細胞器, 但它仍具有代謝功能。 紅細胞內充滿著豐富的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約占細胞重量的32%, 水占64%, 其餘4%為脂質、糖類和各種電介質。

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血細胞, 成年男性為500萬/mm3, 女性為420萬/mm3。 紅細胞數目可隨外界條件和年齡的不同而有所改變。 高原居民和新生兒可達600萬/mm3以上。 從事體育運動而經常鍛煉的人紅細胞數量也較多。 血紅蛋白含量, 男性為12~15g/100ml, 女性為11~13g/100ml。

二、紅細胞的生理功能

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O2和CO2, 此外還在酸堿平衡中起一定的緩衝作用。 這兩項功能都是通過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來實現的。 如果紅細胞破裂, 血紅蛋白釋放出來, 溶解於血漿中, 即喪失上述功能。

血紅蛋白(Hb)由珠蛋白和亞鐵血紅素結合而成。 血液呈現紅色就是因為其中含有亞鐵血紅素的緣故。 該分子中的Fe2+在氧分壓高時, 與氧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HbO2);在氧分壓低時,

又與氧解離, 釋放出O2, 成為還原血紅蛋白, 由此實現運輸氧的功能(見呼吸章)。 血紅蛋白中Fe2+如氧化成Fe3+, 稱高鐵血紅蛋白, 則喪失攜帶O2的能力。 血紅蛋白與CO的親和力比氧的大210倍, 在空氣中CO濃度增高時, 血紅蛋白與CO結合, 因而喪失運輸O2的能力, 可危及生命, 稱為CO(或煤氣)中毒。 血紅蛋白在CO2的運輸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紅細胞的生理特性

1.滲透脆性(簡稱脆性) 正常狀態下紅細胞內的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大致相等, 這對保持紅細胞的形態甚為重要。 將機體紅細胞置於等滲溶液(NaCl/0.9%)中, 它能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態。 但如把紅細胞置於高滲NaCl溶液中, 水分將逸出胞外, 紅細胞將因失水而皺縮。 相反, 若將紅細胞置於低滲NaCl溶液中,

水分進入細胞, 紅細胞膨脹變成球形, 可至膨脹而破裂, 血紅蛋白釋放入溶液中, 稱為溶血。

把正常人紅細胞置入不同濃度的溶液中(從0.85%、0.8%……0.3%NaCl溶液), 在0.45%的溶液中, 有部分紅細胞開始破裂, 即上層液體呈微紅色, 當紅細胞在0.35%或更低的NaCl溶液中, 則全部紅細胞都破裂。 臨床以0.45%NaCl到0.3%NaCl溶液為正常人體紅細胞的脆性(也稱抵抗力)範圍。 如果紅細胞放在高於0.45%/NaCl溶液中時即出現破裂, 表明紅細胞的脆性大, 抵抗力小;相反, 放在低於0.45%NaCl溶液中時才出現破裂, 表明脆性小, 抵抗力大。

2.懸浮穩定性 懸浮穩定性是指紅細胞在血漿中保持懸浮狀態而不易下沉的特性。 將與抗凝劑混勻的血液置於血沉管中, 垂直靜置, 經一定時間後, 紅細胞由於比重大, 將逐漸下沉,

在單位時間內紅細胞沉降的距離, 稱為紅細胞沉降率(簡稱血沉)。 以血沉的快慢作為紅細胞懸浮穩定性的大小。 正常男子第1小時末, 血沉不超過3mm, 女子不超過10mm。 在妊娠期, 活動性結核病, 風濕熱以及患惡性腫瘤時, 血沉加快。 臨床上檢查血沉, 對疾病的診斷及預後有一定的幫助。

關於維持紅細胞懸浮穩定性的原因, 有人認為是由於紅細胞表面帶有負電荷之故, 因為同性電荷相斥, 紅細胞不易聚集, 從而呈現出較好的懸浮穩定性。 如果血漿中帶正電荷的蛋白質增加, 其被紅細胞吸附後, 使之表面電荷量減少, 這樣就會促進紅細胞的聚集和疊連, 使總的外表面積與容積之比減少, 摩擦力減小, 血沉加快。 血沉的快慢主要與血漿蛋白的種類及含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