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牛奶樹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牛奶樹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Niú Nǎi Shù

【別名】乳汁麻木、牛奶稔、豬母茶、豬奶樹、牛乳藥、大牛奶、多糯樹、稔水冬瓜、鐵牛入石、乳汁公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對葉榕的根、皮或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hisPida L·f·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采。 根洗淨曬乾, 皮除去外皮, 取二層皮;葉刷去毛用。

【原形態】灌木或小喬木, 高3-5m。 全株具乳汁;幼枝被剛毛, 中空。 單葉通常對生;葉柄長1-4.5cm, 被短粗毛;托葉2枚, 闊披針形, 長約1.5cm, 在無葉和生榕果枝上, 常4枚合生成環狀, 早落;葉片革質或紙質, 卵狀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 長6-20cm, 寬4-12cm, 先端短尖或尾尖,

基部圓形或楔形, 全線或有不規則細鋸齒, 兩面被短剛毛, 下麵較密。 隱頭花序, 花序托(榕果)成對著生於葉腋或簇生於樹幹上和無葉的枝上, 倒卵形、陀螺形式近梨形, 成熟後黃色, 直徑1.3-3cm, 具柄, 密生短硬毛, 頂端略有臍狀突起, 中部以下常散生數枚苞片, 基生苞片3枚;雄花、癭花多數著生於花序托內壁的頂部, 花被片3, 雄蕊1;癭花無明顯花被, 花柱近頂生;雌花無花被, 花柱側生, 被毛。 瘦果卵形。 花期6一7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曠地、山谷以及低海拔的疏林中或水旁堤邊潮濕處。

資源分佈:分佈于華南及貴州、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皮含花生酸-10-酮二十四醇酯(10-ketotetra-COSyl arachidate), 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yl acetate)[1], 3, 6, 7, 三甲氧基菲並吲哚啶(3, 6, 7-trimethoxyphenanthroindolizidine), 3, 6, 7-三甲氧基-14-羥基菲並蚓哚啶(3,

6, 7-trimethoxy-14-hydrox-yPhenanthroindolizidine), 牛奶樹堿(hispidine)[2], 三十烷醇乙酸酯(triacontanyl acetate), β-香樹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3]。 葉含香柑內酯(bergapten), 補骨脂素(psoralen), β-香樹脂醇(β- amyrin), β-穀甾醇(β-sitosterol)[4]。 根含無色矢車菊素-3-O-α-D-毗哺葡萄糖(l→4)-O-β-D-吡喃阿拉伯糖甙[leucocyanidin-3-O-α-D-α-D-glycopyranosyl-(1→4)-O-β-D-arabinopyranoside][5]。

【性味】甘;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疏風解熱;消積化痰;健脾除濕;行氣散瘀。 主感冒發熱;結膜炎;支氣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脾虛帶下;乳汁不下;跌打腫痛;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外用:適量, 搗爛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治腋瘡, 搗其子及葉敷之。

2.《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清熱祛濕, 消積化痰, 行氣散瘀。 治感冒發熱, 傷風咳嗽, 支氣管炎, 風濕性關節炎, 結膜炎, 消化不良, 痢疾, 跌打腫痛, 氣結疼痛。

3.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斑疹發熱。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