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疾病

專家支招發生猝死如何急救及做好防範

1、猝死情況發生緊急:多數死於發病後15分鐘內

猝死, 指表面健康或病情基本穩定的病人發生了預料不到的、突然的心搏、呼吸停止, 而且於發病後6小時內發生(心源性猝死於發病後1小時內心搏驟停, 約占全部心搏驟停患者的80%以上)。 日常所說的猝死一般是指心源性猝死, 它通常是因為心跳節律發生異常導致的。 正常的心跳應該是像鐘擺一樣有節奏的, 但是當心跳節律性被破壞時心臟就會進入“心室顫動”的狀態, 心臟原本有節奏的有力的收縮舒張運動就變成了無規律的無效顫動, 全身血液迴圈會在數秒鐘內停止,

而心臟則進入“心臟驟停”狀態, 大腦功能隨之馬上停止, 人在幾分鐘內就將死亡。

據統計, 87.7%的猝死患者的發病現場是醫院以外的各種場合, 而其中約2/3以上死於發病後15分鐘內;不足1/3死於發病後15分鐘至2小時之間。 顯然絕大多數病人根本來不及去醫院, 救護車也不可能在幾分鐘內到達病人身邊, 病人便在發病現場或送往醫院途中發生猝死。 因此, 掌握現場CPR技能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另據統計資料顯示, 美國每年有30萬人發生心臟性猝死, 占全部心血管死亡人數的50%以上, 而且是20-60歲男性的首位死因。 我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心臟性猝死的男性年平均發病率為10.5/10萬, 女性為3.6/10萬。

2、發生心源性猝死有何臨床表現

主要是心跳驟停和呼吸停止。 可依次出現下列症狀和體征:①心音消失;②脈搏觸不到, 血壓測不出;③意識突然喪失, 若伴抽搐, 稱之為阿斯綜合征, 發作可自限, 數秒或1~2分鐘可恢復, 持續時間長可致死;④呼吸斷續, 呈歎息樣, 隨後停止;⑤昏迷;⑥瞳孔散大。 判斷心跳驟停最主要的特徵是意識喪失和大動脈搏動消失。

猝死發生前:有的沒有任何先兆, 甚至無冠心病史, 部分病人在猝死前數分鐘至數天可出現心前區痛並可伴呼吸困難、心悸、疲乏感等, 或有心絞痛加重。 有些病人有急性心肌梗塞症狀。

猝死發生時:當心臟喪失有效收縮超過10-15秒時, 即出現神志不清和抽搐;呼吸迅速減慢, 變淺乃至停止, 紫紺明顯, 脈搏摸不到, 血壓測不到等。

有些病人在睡眠中死去, 死前可能發出異常鼾聲或叫聲, 也可能無動靜。

3、心源性猝死的應急處理措施:儘快實施心肺復蘇搶救

一旦發現有意識喪失的病人時, 要快速的進行識別, 如果是心源性猝死應立即實施心肺復蘇, 為搶救病人贏得寶貴的時機, 同時儘快與120急救取得聯繫。 只有對心臟驟停的病人進行及時、正確的搶救, 才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如果心搏停止的時間超過4~6分鐘才開始搶救, 則很少復蘇成功;超過10分鐘, 則無復蘇成功的可能。

心肺復蘇的簡要步驟如下:

開放氣道。 首先應使氣道通暢, 必須將患者放置在硬的平板上, 取仰臥位, 撤出枕頭及墊在頭部的衣物等, 救護者雙手將患者頭部後仰, 托住下頜關節,

清除口腔異物, 使由鼻孔經咽喉部至氣管的氣道保持通暢, 使猝死時鬆弛的舌根不至於後傾堵塞氣道。

人工呼吸。 簡單的方法是口對口吹氣, 即救護者深吸氣後將氣吹入病人口中(一手捏緊患者鼻孔), 以20次/分進行。

胸外按壓。 胸外心臟按壓方法要正確, 兩手掌重疊置於病人胸骨下部, 以保持主要按壓力放在胸骨上, 減少肋骨骨折的發生, 按壓時肘伸直, 壓力需足夠大, 壓低胸骨3~5釐米, 然後突然放鬆, 以60~70次/分的速率按壓, 連續按壓不間斷。 由於胸外按壓使胸廓變化, 胸腔內壓改變, 使胸腔內外動靜脈壓力發生壓差, 從而使迴圈恢復。 按壓有效的指征是:①觸到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②血壓:收縮壓在7999.32帕左右;③散大的瞳孔開始縮小。

按壓時常見的併發症是肋骨骨折、心包積血、血氣胸等。

2011最新心肺復蘇指南強調儘快實施心臟按壓。 即使不進行人工呼吸也能起到同樣的成功率。 因此千萬不要延誤心臟按壓時間.

4、預防心臟性猝死, 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

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年青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生活方式, 中青年往往對心血管疾病重視不夠, 沒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缺乏健康意識, 飲食不平衡。 其次, 中青年來自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 工作和生活負荷重, 一直處於疲憊狀態, 無暇顧及健康, 使得身體鍛煉越來越少, 體質減弱。 另一方面, 心理壓力大, 精神高度緊張或過度焦慮、情緒波動大。 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年輕化的狀況。 因此, 預防心臟性猝死,

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

首先, 飲食習慣尤其重要。 提倡的高纖維、低脂肪的“地中海式”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心臟病的發生。 所謂地中海式飲食習慣是指食用大量水果、蔬菜、堅果、豆類、穀類, 食用適量魚類、肉類、雞鴨和乳類產品, 用餐時喝點葡萄酒, 食用油以菜籽油和橄欖油為主。

同時, 規律適量的運動不可少。 規律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減少心臟性猝死, 還可以減少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等;推薦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 不宜過分劇烈。 如果運動中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 也推薦及時到醫院就診, 做個心臟的“深度體檢”, 如運動負荷心電圖、SPECT、CTA、心臟彩超等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心臟嚴重問題。

堅持定期做健康體檢。 無論心臟病患者還是身體健康的人, 都應定期進行體檢,因為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臟性猝死,經常會找上貌似健康的人。特別是心臟有器質性病變,但症狀不明顯的中年人。

調整情緒,勞逸結合。精神緊張可使血壓升高,心臟負擔加重。精神過度緊張還會誘發心率失常,情緒激動很容易誘發冠心病等身心疾病,甚至還可以使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發生心肌梗塞等意外。因此要做好在緊張中鬆弛情緒,自我調整。

都應定期進行體檢,因為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臟性猝死,經常會找上貌似健康的人。特別是心臟有器質性病變,但症狀不明顯的中年人。

調整情緒,勞逸結合。精神緊張可使血壓升高,心臟負擔加重。精神過度緊張還會誘發心率失常,情緒激動很容易誘發冠心病等身心疾病,甚至還可以使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發生心肌梗塞等意外。因此要做好在緊張中鬆弛情緒,自我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