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養生誤區:“土三七”不等於“三七”

□浙江省中山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咩慶

都知道中藥裡有一味藥叫“三七”, 有散瘀止痛的作用。 可很多人並不知道, 還有一種和它長得很像的植物根莖叫“土三七”, 服用了甚至會出人命的。 近日, 我們接診了一位周大爺, 他的肚子脹大得像懷孕8個月, 後經證實是誤把“土三七”當“三七”泡水喝, 引起了“肝小靜脈閉塞症”。

“土三七”與“三七”雖一字之差, 作用卻截然不同。 普通三七屬五加科, 無毒, 而且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還被明代著名藥學家李時珍譽為“金不換”;“土三七”中景天科的也是無毒的, 而隸屬菊科的“土三七”含有吡咯烷生物鹼成分,

有毒, 並且這種成分小劑量就可致中毒。 這些毒物被人體吸收後, 可引起肝小靜脈內皮細胞損害, 導致肝小靜脈閉塞綜合征, 嚴重的可能導致肝衰竭甚至死亡。

周大爺比較幸運, 服用土三七的時間較短, 而且只是泡水喝, 所以中毒程度還不算重。 如果土三七泡酒, 毒性成分會析出更多, 後果可能就更加嚴重了。

在臨床上, 還有相當一部分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草藥, 大眾對其毒性作用往往認識不足。 那麼, 引起肝損傷的常見中藥還有哪些?

肝毒吡咯雙烷生物鹼:以千里光、土三七的含量較為豐富, 其急、慢性中毒可以引起肝臟的肝竇阻塞綜合征、肝硬化。

含鞣質類:鞣質廣泛存在於五倍子、石榴皮、訶子、虎杖等植物中。

研究顯示, 可水解鞣質對肝臟的直接毒性較高, 長期大量應用可引起肝小葉中央壞死、脂肪肝、肝硬化等。

毒性皂苷、萜類:一些藥材兼具兩類毒性成分。 如黃藥子, 主要毒性成分是薯蕷皂苷元和薯蕷毒皂元, 對肝臟的毒性作用來自於久服藥物產生蓄積而導致肝中毒。

蒽醌類:大黃、何首烏所含的大黃素等蒽醌類成分被認為有肝臟毒性等, 學界對蒽醌類成分中藥的憂慮還涉及番瀉葉、虎杖、蘆薈等眾多含蒽醌類成分的中藥。

多種有毒成分類:中藥的物質組成非常複雜, 某些肝臟毒性中藥同時含有多種對肝臟損傷的成分。 雷公藤是這類中藥的典型代表, 它含有的雷公藤生物鹼、萜類及苷類物質均具有毒性。

礦物藥:礦物藥包括雄黃、砒石等, 其毒性可使肝臟發生脂肪變性、肝小葉中心壞死。 此外, 含砷或含鉛礦物藥也可在體內蓄積重金屬, 致使肝臟損傷。

當然藥物的肝臟毒性作用與藥物劑量、炮製方法、配伍應用均相關, 有些含有毒成分的中藥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為了避免中毒事件的一再發生, 建議不要自服中藥, 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湯婕施一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