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8個方法讓老年人攝入足夠的營養

8個方法讓老年人攝入足夠的營養

1.吃夠量

一般來說, 老人每日每公斤體重最好補充蛋白質1.2~1.5克, 具體到食物大概是每天吃100克肉類、一杯牛奶、一個雞蛋以及40克大豆製成的豆腐、豆漿等豆製品。 75歲以上高齡老人如經醫生診斷患有少肌症, 可在醫生指導下食用全營養特殊醫學食品, 每日每公斤體重補充蛋白質1.8~2.5克。

2.搭配食用

由於肉蛋奶中的氨基酸組成和人體需要的模式接近, 其所含的動物蛋白比穀物、豆類中的營養價值更高。 如果能將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搭配食用, 利用蛋白質互補作用, 可以大大提高食物蛋白的利用率。 因此, 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最好分散到一日三餐中搭配食用。

3.少食多餐, 食物做爛

牙口不好、消化功能不好的老人最好少食多餐, 一天可吃4~5餐, 並儘量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 比如吃肉時就要選擇肌肉纖維較短的魚肉、蝦肉等。

烹飪上也可採用一些易把食物變得鬆軟的做法。

4.保證肉質的鬆軟嫩滑

燒、燉、燜、蒸也可使肉中蛋白質軟化, 易於人體消化吸收。 實在不行就把食物打碎, 製成濃稠湯汁, 連湯帶水吃下去。

5.膳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老人, 在飲食上需適當控制, 但不要因噎廢食, 什麼都不敢吃。 控制慢病除了飲食因素, 藥物調節也很重要, 應做到膳食控制和藥物控制的平衡。 此外還要堅持運動。

6.別放棄胃腸功能

老年認知障礙晚期患者如出現明顯進食不足, 家人應選擇插胃管和造瘺, 千萬不能只依賴蛋白輸入而放棄胃腸功能。

7.推廣老人營養餐

對高齡老人、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應進行社會化供餐, 並制定明確的老人膳食標準。

8.多做抗阻力運動

堅持走路對老人鍛煉肌肉來說還遠遠不夠, 最好適度進行練啞鈴、拉彈力帶、騎自行車等抗阻力訓練。 值得提醒的是, 運動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以身體能承受為度。

老人多吃這些食物能養生

1、玉米

玉米與水稻、小麥並稱為世界三大農作物, 是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 也是長壽老人離不開的主食。 醫學家研發現老玉米裡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穀物醇、維生素E, 所以不容易發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2、小米

小米是老年人最喜歡的滋補佳品, 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 祖國醫學認為, 小米益五臟, 厚腸胃, 充津液, 壯筋骨, 長肌肉。

3、豆腐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 豆腐的功效具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 保護肝臟, 促使機體代謝的功效, 常吃豆腐有利於健康和智力發育。 老人常吃豆腐對於血管硬化、骨質疏鬆等症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4、大白菜

大白菜含有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粗纖維、胡蘿蔔素, 還含有分解致癌物質亞硝胺糖酶。 從藥用功效說, 大白菜有養胃、利腸、解酒、利便、降脂、清熱、防癌等七大功效。

5、胡蘿蔔

胡蘿蔔高含維生素A, 有極為豐富的胡蘿蔔素。 研究表明, 胡蘿蔔能提供抵抗心臟病、中風、高血壓及動脈硬化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 胡蘿蔔素在高溫下也很少破壞,

容易被人體吸收, 然後轉變成維生素A, 所以能治療因缺乏維生素A而引起的夜盲症和眼乾燥症。 胡蘿蔔還有促進大腦物質交換, 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讀書學習前吃一盤炒胡蘿蔔絲, 有利於鞏固記憶。

上一篇:老人春季如何養生 這7件事要做到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老人飲食老人營養老人飲食養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