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小腿迎面骨凹下小坑

小腿迎面骨凹下小坑的這種現象, 可以是生理性的原因造成, 比如被什麼東西壓迫到。 不過, 這種情況很快就能恢復, 並不會很嚴重。 如果是疾病造成的話, 最大的可能就是肌肉萎縮, 剛開始的時候肌肉萎縮的症狀可能並不是很嚴重, 必須要儘快搞清楚狀況。 下面咱們就來看看肌肉萎縮的症狀。

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障礙, 肌肉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等導致的肌肉體積縮小。 多由肌肉本身疾患或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所致, 病因主要有:神經源性肌萎縮、肌源性肌萎縮、廢用性肌萎縮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縮。 肌肉營養狀況除肌肉組織本身的病理變化外, 更與神經系統有密切關係。 脊髓疾病常導致肌肉營養不良而發生肌肉萎縮。 肌萎縮患者由於肌肉萎縮、肌無力而長期臥床, 易併發肺炎、壓瘡等, 加之大多數患者出現延髓麻痹症狀, 給患者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

肌肉萎縮肌力分級

(1)0級:完全癱瘓, 不能做任何自由無能無力。

(2)Ⅰ級:完全癱瘓, 肢體運動時, 可見肌肉輕微萎縮, 但肌體不能移動。

(3)Ⅱ級:肢體能在床上平行移動, 但不能抬離床面。

(4)Ⅲ級:肢體可以克服地心吸引力, 能抬離桌面。

(5)Ⅳ級:肢體能做對抗外界阻力的運動。

(6)Ⅴ級:肌力正常, 行動自如。

治療

1.規範康復運動治療

肌肉萎縮引發的肢體運動障礙患者經過正規的運動治療可以明顯減少或減輕癱瘓後遺症。

有人誤把運動治療看得特別簡單, 甚至把其等同於“鍛煉”, 急於求成, 常常事倍功半, 且導致關節肌肉損傷、骨折、肩部和髖部疼痛、痙攣加重、異常痙攣模式和異常步態,

以及足下垂、內翻等問題, 即“誤用綜合征”。

不應忽視對患者的關節活動度、肌張力及拮抗之間協調性的康復治療, 以免患者肌力恢復正常, 但遺留異常運動模式。

2.強調肌肉協調性訓練

不適當的肌力訓練可以加重痙攣, 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使這種痙攣得到緩解, 從而使肢體運動趨於協調。 一旦使用了錯誤的訓練方法, 如用患側的手反復練習用力抓握, 則會強化患側上肢的屈肌協同, 使得負責關節屈曲的肌肉痙攣加重, 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 使得手功能恢復更加困難。 其實, 肌肉萎縮肢體運動障礙不僅僅是肌肉無力的問題, 肌肉收縮的不協調也是導致運動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

因此, 不能誤以為康復訓練就是力量訓練。

3.其他治療

低頻或中頻電刺激、神經營養藥, 配合針灸/電針和推拿。